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登高优秀教案
展开课题
登高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诗歌写作背景。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
重点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
难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有一位诗人,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他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就是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部作品——《登高》。
讲授故事,
进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了解作者生平。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了解作品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望岳》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春望》“三吏”“三别”
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
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探究文本
1.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明确: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3.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明确: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圈点标画,得出结论。
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带领学生掌握重点实词,了解文章内容。
深入探究
1.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
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
2.《登高》为什么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
明确:诗歌咏物抒情,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认真思考,结合文章的情感进行探究。
提升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探究的能力,对诗歌的感情色彩做进一步思考。
主旨探究
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中,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总结
归纳
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思考拓展
如此多的“悲愁”,诗人应怎样排遣呢?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能借酒浇愁是最好的排遣方法,何况杜甫也特别爱喝酒。而且此时正值重阳节,按习俗也应该喝菊花酒,但是却不能再喝了,因为他有严重的肺病、风痹等多种疾病,不得不因病戒酒。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归纳概括
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 书
主旨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教学
反思
教学时应时刻关注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多提问,多互动,多谈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二 唐诗二首登高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二 唐诗二首登高优秀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案及反思</a>,共4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登高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登高一等奖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