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评课ppt课件
展开1.(教材变式)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 )
A.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B.该实验过程实现了由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2.(2024山东烟台芝罘期中)下列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 是 ( )A.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食盐水加热得到食盐和水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解析 A、B项中的反应都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 于分解反应;C项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 变化;D项中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2023山东淄博高青期中)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将水注入电解装置中,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将 能转化为 能。
(1) (2)
打开左侧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打开右侧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
(4)请在图2中画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5)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改变了,而 没有改变。
解析 (1)根据题图1分析,电解水实验中,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 气,b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2)a管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打开左侧活塞,将燃着的木 条放在a管口,可以观察到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b管产生 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打开右侧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 口,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 氧气,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电解水反应的微观 实质是每个水分子分裂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然后每2 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
(5)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各自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此过程中,分子改变了,而原 子没有改变。
知识点2 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4.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 烟C.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解析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 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水,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物质 属于混合物。
5.(2024广西崇左宁明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 是 ( )A.氧化汞 汞+氧气B.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D.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解析 A、B项中的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 解反应;C项中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 征,不属于化合反应;D项中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 于化合反应。
6.(新独家原创)2023年3月25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以氢 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在沈阳某机场完成首飞。下列关 于“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条件下,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其他燃料多B.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C.运输、贮存方便D.用水作原料制取氢气,原料经济易得
解析 氢气贮存和运输比较困难,故目前不能广泛使用。
7.(2023山东淄博张店期中)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1)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有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 。(4)通过实验,你获得的结论是 (答出两点)。
于放热反应(合理即可)
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属
解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烧 杯内壁有水雾出现。(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 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中, 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该反应符合“多变 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3)氢气燃烧放热,用手触摸烧 杯,感觉到发烫。(4)由于氢气能燃烧,且触摸烧杯感到发烫, 因此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属于放热 反应。
8.(2023四川巴中中考改编,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 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节约用水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D.地下水可以无限度地开采,对环境无影响
解析 地球上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需要节约用水;电解水的实验中, 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 之比约为2∶1;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得到的水中仍含 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采会 破坏环境。
9.(2023山东济宁任城期中,14,★☆☆)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 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B.碳+氧气 二氧化碳C.氧化汞 氧气+汞D.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 A项中的反应既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 “一变多”的特征,故其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 应;B项中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 D项中的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0.(2024山东枣庄峄城期中改编,11,★★☆)认真细致地观察 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2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B.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为化 合反应C.实验1中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D.在微观层面上,两个实验都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解析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需要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 炸;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符合 “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是氢 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实验1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a 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b中产生的 气体是氢气,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在微观层面 上,实验1与实验2均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不能再分。
11.【模型法】(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17,★★☆)如图是某 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D.该反应必须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 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题图中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在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由题图不能确定反应发生的条 件。
12.(课标新增·化学科学本质)(2024江苏宿迁泗洪期中节选,12,★★☆)如图是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C.①②⑤③ D.①④③②
解析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氢气的 一端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氧气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 相连,其微观过程是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 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 形成一个氧分子,因此该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⑤③。
1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河南洛阳洛龙期中,19,★★☆) 水可以作制氢气的原料,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请书写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a管中的气体是 。(2)图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图1中,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4)小花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 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填字母)。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解析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a管中的气体 体积较小,是氧气。(2)图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生成。(3)a管中产生的 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4)实验应该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认为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则为实验成功, 是不可行的。
1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 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 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体积,气体体积 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B.虚线部分表示多余的氧气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D.反应中消耗氢气8 mL
解析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根据题图分 析可知:每通入1 mL的氧气,氢气减少2 mL,当氧气体积小于2 mL时,氢气有剩余;当氧气体积为2 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 应;当氧气体积大于2 mL时,氢气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实 线部分表示的是剩余的氢气;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是氢 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虚线部分表示的是多余的氧气;由实 验数据的关系图可知,反应中消耗氢气4 mL。
15.(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开展水的组成及 变化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李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 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且烧杯外壁发热。(2)小王按如图1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 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拓展提升】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 (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丁用同一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2所示。
(3)加入NaOH溶液1时,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就越 (填“快”或“慢”)。(4)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12V电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评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知识点一水的分解,图2-2-1,管内的气体被点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2O,互动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分解,情景展示,图2-2-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水分子的变化,水的分解,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氢气燃烧实验化合反应,水的合成,知识回顾,知识点1水的分解,两种或两种以上,氢原子和氧原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图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活动天地,一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分解反应,在线测试,挑战自我,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