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本课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课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学好这个框题能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它在第二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包括两框内容,分别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在和谐共处中实现人生发展”,每框分别包括两目。本框教学内容所体现的知识结构依旧为“原理+方法论”,第一框介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征,第二框介绍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引导学生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
2.学生分析
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结合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应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设疑问难,循序渐进,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3.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2.2的内容要求及教学提示编写。
1. 知识目标:
了解联系的含义;识记和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理解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认同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和谐共处中实现人生发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难点:
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
5.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6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7.教学课时
2课时
8.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展示图片:唇亡齿寒、围魏救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教师提问:这些成语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并概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类似的语句。例:(课本p30 阅读与思考)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播放视频:《蝴蝶效应》
教师讲解: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耳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教师提问:蝴蝶效应说明了什么?——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
新课讲授
PART/1
●教师提问:那什么是联系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所列举的例子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从中概括出联系的含义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师分别讲解:①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②他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作用也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正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体现在老师对学生有影响,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是有影响的(教学相长)。
●展示图片:酸雨的形成、日本核废水排放的洋流流向图、食物链;
总结: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讲解社会学理论“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f Separatin)”;
总结: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图;
总结: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教师提问:整个世界包括那几个部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概括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所有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教师讲解联系普遍性的三个层次:
①所有食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②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和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结: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展示漫画:《输牌》和《招聘》;
●课堂互动:脑筋急转弯;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
教师提问:大家是否认同这些观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是主观臆造的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仅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没有客观依据。
教师提问:考一考大家,那这些都属于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以上这些实质上是唯心主义,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学习联系的第二个特征——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提问: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面对事物的联系时无能为力?
学生小组讨论;
●播放视频《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教师讲解: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面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飞架南北,伶仃洋天堑变通途。大桥不仅首次实现了陆路连接,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课本p31相关链接)
★小结: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这里可以回顾上节课内容,即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与本节课内容进行对比学习。需要提醒学生,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只有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以加深学生对规律、联系二者概念的理解。
●小组活动:谈一谈你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对你有什么影响?(课本p32 阅读与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联系除了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之外,由于世界是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样性。以我们自身为例,从降生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和身边的人以及环境产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亲人之间结成亲属关系;与同事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与竞争者结成竞争对手关系;与另一半结成婚姻关系;与子女结成亲子关系;等等……
●教师讲解并举例:联系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小结: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教师讲解:联系的条件性的内涵。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此刻你和班里其他人是同学关系,有的还是舍友关系,假设你们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变成同事关系,因为时间、地点、条件已经发生改变了。
补充拓展:①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抑制的作用;②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③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本节课作业:下课后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探究塑料垃圾是怎样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塑料垃圾污染的防治,努力建设美丽家园。(课本p33启思导行)
★小结: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PART/2
●教师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内涵;
●巩固练习:以下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分别展示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恩格斯的名言;
思考并回答:①为什么离开了人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身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已不再具有手所应有的功能,和身体没有了任何联系,也就不能算是人身体的一个部分了。②缺少了手,人的身体还完整吗?——不完整。整体和部分具有辩证关系。
●教师举例讲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补充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教师举例讲解:系统与要素的内涵;
回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小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邀请第一组同学分享课前搜集整理资料:探讨①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师点评并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播放视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来出自这里》
●邀请第二组同学分享课前搜集整理资料:探讨②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师点评并回顾第3课2.2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
播放视频:《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邀请第三组同学分享课前搜集整理资料:探讨③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教师点评并讲解:“木桶效应”引导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教案设计</a>,共8页。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4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设计</a>,共8页。
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