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能对照《溪边》仿写一首关于童年的小诗。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能对照《溪边》仿写一首关于童年的小诗。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出示邀请函明确学诗目的,激发孩子们学诗兴趣。
刚刚老师接到了《帆影》诗社的邀请函(指名读)
任务一:知画,初识画中事
今天我们请来了张继楼爷爷帮忙教我们写诗。齐读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你了解水墨画吗?
预设:我知道水墨画是用毛笔画出来的。(师评:你是一位细心观察的同学,厉害)我知道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师评:嗯,是的你对我们国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出示三幅“儿童水墨画”大家瞧瞧这也是水墨画,请同学们仔细瞧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第一幅图是小朋友们在逗鱼,第二幅是小朋友们在做什么?)预设:小朋友们在玩。教师评价:对是孩子们的童年趣事。
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放声同桌互读朗读第一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要对照评价表。相互评一评。然后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可以读给我们听吗?(指名读,同桌评价)
谁能为这幅水墨画取个名字呢?(溪边钓鱼图)
任务二:入画,品读画中美
出示《溪边》,品读《溪边》。按照基本句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完成仿写
我们先走进溪边钓鱼图中,我们边读边想象,你在溪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句。谁来读第一句,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预设:当时的溪水很平静,而且很清澈,垂柳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把溪水当成了梳妆的镜子。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很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 预设:我在放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看到过水面的倒影(生活经验)。 师评:你是一位会细心留意生活的孩子。 预设:我在老家看见过水面上会有树和花的倒影。 师评: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师小结:这样的画面就叫“水平如镜”,平静的溪水就像一面镜子。你们联系生活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很会学习。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山溪的样子很像一条带子,可为什么是绿玉带呢?溪水不是透明的吗? 预设:(上一句说垂柳倒映在溪水里,垂柳是绿色的,那溪水也就变成绿色的了)
用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评:你通过想象画面想,理解了为什么是绿玉带。你也有好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除了垂柳,还有什么景物也会让溪水变绿呢?(青山、大树、小草)把这些绿色都照进来,溪水这面镜子就绿了。这溪边的景色真是又静又绿,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练习句式
我们这么清楚的感受到湖面的平静和清澈。是因为张继楼爷爷在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预设:把垂柳当做人来写。还把溪水当做镜子体现出它的静。师评:你很会找寻张爷爷的写法上亮点。用这种修辞手法,你来试一试吧!
若我们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夏天里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像什么呢?荷叶像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直红蜻蜓。
除了青山、碧草、绿树,水中还有什么是绿的?生答:人影。
诗上怎么说?指名读。人影被溪水染绿。预设:因为溪水是绿色的,所以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也就成绿色的了。
真有意思!一个“染”字,就把这片溪水写活了,把这片绿写活了。谁能把它读出来?(个别读,齐读)垂柳是 绿的,山溪是绿的,就连人影也被染绿了。
在这绿色的世界里,还有没有其他颜色?(红色:红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点红,让绿更绿,让这幅画更美了。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师评:这样的景色带给你什么感受?一个字!生答:美(板书:景美)
这样的美景,我们学校也有,出示“星河鹰”在夕阳之下图片。(三)句式仿写
云朵给夕阳 , 立着一只 。
在星河操场上开运动会时你感觉怎么样?预设:开运动会的时候很激动,很开心。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诗中的小朋友也有开心的事?是什么呢?预设:钓到鱼了!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预设:小朋友把鱼拉上来的时候,鱼儿发出“扑腾”的声音,师评:看来你很有经验。追问你是用的哪种学习方法呢?预设:水面也被鱼儿拍打出涟漪,导致人影被荡碎了师评: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真聪明!预设:蹦跳着笑声,小朋友们钓着鱼了,所以很开心。师评:笑声会不会跳?是谁在跳?
展开想象钓到鱼的小朋友们会说些什么?预设:钓到鱼了真开心。预设:我要把鱼带回家。你想和小鱼做朋友。预设:我想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对谁说?预设:想要妈妈给你做红烧鱼是吗?/想要和好朋友一起烤了它。
对呀所以说小朋友们的笑声是蹦跳着,多么欢乐而充满动感的画面,一起读一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水墨画,这么美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收藏整首诗。女生读前半段安静优美的风景,男生读后面充满快乐的画面。
6、这由静到动的变化,是用哪个词来连接的?(忽然)读好这个词,你就能把这种变化读得更好,我们配上音乐来读一读。师评:听了你们的读书声龚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去钓鱼了。(师生合作读)
任务三:写画,表现童年趣
不知不觉我们也学了一些写诗的方法。有的小诗人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先自己写一写关于童年的小诗。再在小组内读一读,同伴评一评。推荐一首全班展示。记得对照老师的评价标准哦。
2、评价标准:
展示要求。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进行展示。请看大屏幕。汇报提示:这是我们组()的诗,题目是()。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展示,请认真聆听!生生互评。(引导学生从“比喻”、“拟人”、“色彩感”、“画面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师评:小老师你的评价很中肯。/诗歌美,评价也能很美。
结课:这一课的学习,让我们不仅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完成了写诗任务。让我们课后把自己的小诗誊写好。去《帆影》诗社投稿吧!
【板书设计】
童年水墨画
静 景美
动 人乐
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写的一组儿童诗,一共有六首小诗,课文选取的是前三首。这三首小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01熟读精思,披文入情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第一首《溪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悟诗歌的意境。教学中,聚焦诗歌中的情境意象,凸显诗歌本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诗’之不幸,就在于语文老师漠视‘诗’作为一种完型的存在,其毁灭之道,即在于将‘诗’置换成另一种样式的言语存在。”这里所谓的“将‘诗’置换成另一种样式的言语存在”,其实就是指我们当前的诗词教学中将诗词肢解、拆卸,逐字逐句地探求其现在的意思,用教参、教师的单一解读堵塞学生的思维和言路。想象与表达的融合,不仅是言语能力的发展,更体现的是学生对诗歌的自主体验与感悟,因此课堂也变得更为灵动与欢畅。三年级,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诗意语言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围绕“读”字做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律,读懂课文。并设计《溪边》逐句仿写,联系学生生活所熟悉的“星河鹰”和“运动会”勾起学生快乐的记忆。一方面仿写“云朵给夕阳染红了”,另一方面与文本中快乐的“钓鱼”相结合。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小孩子们是否钓上鱼了,从而理解“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02广泛拓展,先仿后创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拓展,尝试创作儿童诗。先出示学习任务,再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的童年活动,为自己的创作作好铺垫。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儿童诗的创作,可以自己创作一首,也可以一人写一句或几句凑成一首。当然这一项任务未能在课堂上完成,但我相信,学生对儿童诗产生了一些兴趣,对创作儿童诗创作充满了期待。最后是尝试创作环节,也是四人小组合作。对于小组学习的时机、次数、实效以及学习方式等等许多问题都还在摸索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不断去尝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经验,使自己成长和进步。语文如诗,教学如诗,潜心细品,我们就会走向远方!
词句美
有童趣
有画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识字记词,整体感知,学习《溪边》,理解诗意,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