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体文,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世人耻学于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请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句读( )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李氏子蟠( ) 六艺经传() 或不()焉2. 解释下列标红的字词圣人无常师( ) 于其身( )也 不拘( )于时 余嘉( )其能行古道3.下列选项中“乎”意思是“比”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4.翻译句子(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 句读( dòu)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李氏子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 或不(fǒu)焉2. 圣人无常师 ( 固定的) 于其身(自己)也 不拘(限制)于时 余嘉(嘉奖、褒扬)其能行古道3.B项:A 生乎吾前(介词,在)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D 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揣测的语气词)
4.翻译句子(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会断句,有人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有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师者的历史师者的作用 师者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者的必要性
第三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四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写作目的:鼓励后生,愿意从师,以示嘉奖。
对比论证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对比论证的要求:要紧扣论题(正反对比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明确对比点(对比的双方属于同一范畴);要深刻分析(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练习1:请尝试使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示例:清王朝中晚期盲目自信,实行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最终被动助挨打,错失了发展的良机。反观随后的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大量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并由此引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无生”(科学)引领思想的进步,中西文化便能够就此有选择地进进行互鉴互融,中学为主,西学为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新时时期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劝学》:学习的重要性、本质、态度、方法等。——比喻论证《师说》:从师的必要性、从师不计较地位高低和年龄大小等。——对比论证
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词注音,研读第一自然段,阐述从师的道理,第二课时,第三课时,论证方法,语言特色,程门立雪,尊师典故,子贡结庐守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共5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文运动,朗读课文,梳理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