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gClB.MgCl2C.ZnSO4D.FeSO4
2.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Zn>R
B.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无色
D.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和R
3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气泡,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X表面有固体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B.Y>X>ZC.X>Z>YD.Z>Y>X
5.某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铝、锌中的一种或两种。该金属粉末样品2.4g,放入一定量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只含有铝B.可能只含有锌
C.可能只含一种杂质D.一定含有两种杂质
6.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粉和铜粉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D.向滤液中插入锌片后,产生的气泡是氢气
7.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Fe(NO3)2、Mg(NO3)2和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提示:)
8.在Cu(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m克的锌粉和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不含Cu
B.当滤渣质量等于m克时,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C.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Zn,可能含有Al、Mg
D.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渣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C.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0.“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向 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一定不含 Cu(NO3)2和 AgNO3
B.上述反应一定导致溶液的总量减少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一定不含 Cu 和 Zn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 Zn
12.某不纯锌 6.5 克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 0.21 克氢气,则锌中混有的金属不可能是
A.MgB.FeC.CuD.Al
二、非选择题
1.铜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
(1)以氧化铜为原料制取铜。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CO的还原性,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将CuO加水制成糊状,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碳粉,再向试管中通入CO2(如图甲),集满后立即用气球密封。
实验2:用酒精灯加热CuO部位(如图乙),无明显现象。
实验3:用加网罩的酒精灯加热碳粉(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利用CO2传感器测得试管内CO2含量变小。
实验4:加热CuO(如图丁),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
① 实验1中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检验气体是否为CO2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 。
③ 实验3的目的是 ,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 。
④ 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
Cu2S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标出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②反应2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方法2:生物炼铜。
Cu2S 在酸性环境和微生物菌类的作用下转化为CuSO4的原理是Cu2S+O2+2H2SO4=2CuSO4+2H2O+X。
③ X的化学式为 。
④ 从含有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铜,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步骤1:向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Y,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
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加入适量的 ,过滤得到Cu和滤液2.
步骤3:将滤液1与滤液2合并,冷却结晶,得到FeSO4·7H2O晶体。
写出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2.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已知FeCO3是一种白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FeSO4溶液也易与氧气反应面被氧化。
Ⅰ.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FeCO3)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H2SO4浓度,目的是 ,转化1中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转化2中发生的反应是,X的化学式为 。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干净了。
(3)FeCO3在空气中灼烧能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O3能作阻燃剂的原理是 , 。
Ⅱ.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进行以下两步操作:第一步:打开活塞1、3,关闭活塞2,反应一段时间。第二步: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4)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一步骤中将产生的气体向B中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5)第二步骤中A中的浅绿色溶液能进入B中的原因是 。
(6)装置B中水浴温度不易过高的原因是 。A.铜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防毒面具
C.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性质不如铁活泼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其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