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基础练
一.课内巩固阅读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máng) 静女其姝(shū) 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guǐ) 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g)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对《静女》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 “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 “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 下列对《静女》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 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 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 “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老实、憨厚、痴情。
5. 下列对《静女》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
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女孩子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心急如焚的有情人形象。
C.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D. 诗人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6. 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7. 对《静女》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 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 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8.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
B.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C.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D.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9.《静女》一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提升练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纵我不往,子宁⑾不嗣音⑿?
青青子佩⒀,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⒁,在城阙⒂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⒁挑(tiā)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0.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11.《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文段,完成下题。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作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 ,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
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 ,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有人热衷于 ,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世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像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更应把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 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12.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沽名钓誉 矫揉造作 高官厚禄 舍本逐末
B.欺世盗名 虚张声势 好大喜功 舍本逐末
C.欺世盗名 矫揉造作 高官厚禄 背道而驰
D.沽名钓誉 虚张声势 好大喜功 背道而驰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加以修改,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五.根据语境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静女》中,因为是中意的女子馈赠的,虽然是茅草也让人感到美得出奇。这两句原文是: , 。
(2)《诗经·静女》中女子不仅“ ”,还“ ”,这两样赠物使男子兴奋不已。
(3)《静女》中体现男主人公约会时憨厚痴情、焦虑不安的句子是:“ , ”。
(4)《静女》中对于女孩所赠,表现男子有“爱屋及乌”式反应的句子是:“ , ”。
(5)在《诗经·静女》中,女子约定“ ”,男子到来后她却“ ”,生动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娇憨。
(6)《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直接赞美,这两处分别是“ ”和“ ”。
(7)《静女》中描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男子很喜爱的句子是:“ , ”。
人教统编版静女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静女精练,文件包含古诗词诵读《静女》同步检测原卷版docx、古诗词诵读《静女》同步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静女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静女精品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