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6.2 疾病与预防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57955/0-1714100196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6.2 疾病与预防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657955/0-1714100196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六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教案设计
展开课时目标
1.通过走访调查和资料分析,了解人体常见的疾病,学会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结合课本知识,能够描述传染病的特点、病因、分类。
3.关注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常见疾病的分类;传染病的病因。
学习难点:传染病的病因。
课时活动设计
每个人都希望健康地度过一生,然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疾病总是乘虚而入。生活中,你了解的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前布置课本P106“探究竟·调查”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或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当地常见疾病的资料。学生对本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课上选取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刚才交流的资料,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哪些疾病可以传染,哪些不传染,从而引出常见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自己已有的知识,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所知,确立课堂主人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兴奋,参与学习的热情被点燃。这样的新课引入,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何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P105“探究竟·资料分析”的内容,思考: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什么区别?二者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什么是非感染性发热?什么是感染性发热?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总结非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叫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的发热叫感染性发热。
设计意图:学生分析资料,总结传染病的特点,培养学生自学和资料整理的能力。
组织学生阅读P105、P106的内容,思考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搜集到的资料中常见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手癣、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从而得出病原体的概念: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称为病原体。进一步思考根据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几类。学生思考、分析、回答问题。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性传染病。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传染病病因的基础上,再次对传染病进行分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学生学会小结、分类、归纳,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明确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意识。
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常见的疾病
1.常见的疾病
(1)传染病的特点: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非传染病。
2.传染病的病因
(1)病原体的概念。
(2)传染病的分类:按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细菌)、病毒性传染病(病毒)、寄生虫病(寄生虫)、真菌性传染病(真菌)。
3.非传染病的预防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传染病的预防
课时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明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结合所学,了解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能准确分类,养成健康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学习难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课时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春天来了,班里某同学得了腮腺炎,其症状是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并伴有咳嗽、喷嚏。几天后,又有一些同学也患上了腮腺炎。老师说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如何进行预防呢?
设计意图:由身边事引入,激发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兴趣。
自学课本P108正文,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并能准确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内容,增强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重点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及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分析课本P109“探究竟·资料分析”,说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并将资料中的实例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学会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准确说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实例进行归类,锻炼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回顾防疫过程的各个环节: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健康人居家隔离、环境消杀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哪些措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健康人居家隔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环境消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
教学反思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案: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4168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案</a>,共2页。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六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第一节 免疫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a href="/sw/tb_c416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六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第一节 免疫教案</a>,共6页。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合理用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416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合理用脑教学设计</a>,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