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
第4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4.1 信息的获取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
展开
这是一份第4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4.1 信息的获取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共6页。
信息的获取第1课时 视 觉课时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模型及自学课本,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阐明视觉的形成过程。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学习重点:眼球的结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习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课时活动设计运用不同的感觉来判断箱子里的物体:请三位同学,第一位同学用手伸到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一眼,然后将他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可放一只温顺的小动物,要注意安全)。引导其他同学思考:他们分别是用哪种感觉来认识这个物体的?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哪种感觉能最快获得正确的答案?设计意图:这个小游戏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多种,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重要性(因为用时最快的应该是通过“看一眼”判断的同学),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问题:眼球是形成视觉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那么眼球具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具有怎样的功能呢?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结合眼球的模型,阅读课本正文,掌握眼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小组代表结合模型进行展示。设计意图:眼球的结构复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眼球的模型来认识眼球的结构,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各结构的位置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描述眼球各结构的功能,增强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重点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学生结合模型展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总结眼球的结构:眼球提出问题:眼球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只是形成视觉的第一步,要想形成视觉,还需要哪些结构的参与呢?在形成视觉的过程中,各结构都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播放视觉的形成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凸透镜可使用水透镜,方便改变放大倍数,以便于使远近不同的蜡烛都能在白纸板上成像。演示之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白纸板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晶状体就像能改变放大倍数的水透镜,可以通过调节曲度大小,使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形成视觉还需要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参与,最终在视觉中枢上形成视觉,这部分知识可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图文资料来分析获得,培养学生从视频或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刺激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晶状体的曲度由睫状体调节(近大远小):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变小。3.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光线较暗时,瞳孔变大;光线较亮时,瞳孔变小。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那么,近视和远视是怎么形成的?又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掌握近视和远视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阅读课本,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谈一谈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学会用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第四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视觉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当堂练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听 觉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耳的模型、观看视频资料和图文资料,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结合生活实例和图文资料,了解晕车、晕船的原因,明确如何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课时活动设计播放一段不同动物的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听觉,那么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耳是形成听觉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那么耳具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具有怎样的功能呢?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结合耳的模型,阅读课本正文,掌握耳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小组代表结合模型进行展示。设计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和耳的模型来认识耳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耳的各结构的位置,掌握耳的各结构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总结耳的结构和功能: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耳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只是形成听觉的第一步,要想形成听觉,还需要哪些结构的参与呢?在形成听觉的过程中,各结构都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有了上节课视觉的形成做基础,学生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不难,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便于理解。观看视频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模型或图片讲解此过程,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此部分易错的知识点有把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鼓膜,感受声音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是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听觉中枢。其中鼓膜的作用和耳蜗的作用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注意强调。师生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提出问题:听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保护耳和听觉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谈谈保护耳和听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用耳习惯,学会用知识指导健康生活。教师强调:我们平时要注意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炎症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能长时间佩戴耳机,以免损伤耳蜗内的听觉细胞;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生病时,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耳聋。第四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听觉1.耳的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3.保护耳和听觉当堂练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视觉异常能否恢复晶状体曲度眼球前后径物像位置看不清矫正方法近视假性近视能过大基本正常视网膜前远处物体科学用眼真性近视不能过大过长视网膜前远处物体戴凹透镜远 视不能过小过短视网膜后近处物体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