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信息的获取(2)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展开第2节信息的获取(2)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听小骨
2.耳廓的作用是( )
A.形成听觉 B.将振动放大,传至内耳 C.收集声波 D.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3.有关晕车、晕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晕车、晕船是某些人的特性,不可改变 B.晕车、晕船与车船的内部环境有关
C.提高车船的舒适度,就会大大减少晕车、晕船的现象 D.晕车、晕船可通过一定的锻炼进行克服
4.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耳廓可收集声波 B.外耳道是声波的通道 C.鼓室内有听觉感受器 D.鼓膜能会产生振动
6.晕车、晕船与下列哪项有关( )
A.位听神经 B.耳蜗 C.前庭、半规管 D.鼓膜、听小骨
7.某人两耳失聪,经检查耳的结构有损伤。损伤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8.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听神经 B.鼓膜 C.耳蜗 D.听小骨
9.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鼓膜 C.听神经 D.耳蜗
10.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
A.鼓膜破损 B.听觉中枢受损 C.听小骨受损 D.半规管
11.听到声音大时要注意张口( )
A.这样有助减小惊吓 B.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 D.这样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
12.下列说法除哪项外,都能引起耳聋( )
A.听小骨受到损伤 B.两侧鼓膜震破 C.听觉中枢受损 D.耳廓发生痤疮
13.咽部发炎引起中耳炎病菌由咽部到达中耳经过的结构是( )
A.外耳道 B.咽鼓管 C.喉 D.耳郭
14.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人的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C.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D.内耳的前庭接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5.如图所示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
16.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 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
17.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②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③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④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8.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 、 三部分。
(2)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① 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⑥ 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3)晕车、晕船与结构 和 (填序号)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19.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声波经过 的收集,有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 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 产生与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 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自行车时喜欢带着耳机高分贝听音乐,这样不仅为交通过安全埋下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有可能损伤 ,使听力下降。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
③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④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朵
18.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 的折射,成像在了【 】 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 的振动,刺激了【 】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参考答案
1.D
【解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2.C
3.D
4.A
5.C
【解析】耳廓收集外界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即听到声音。
6.C
【解析】生活中经常有人晕车、晕船,这是由于他们内耳的前庭、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
7.B
【解析】鼓膜这一结构很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损伤。鼓膜损伤后,不能将声音转化成震动,造成两耳失聪。
8.B
【解析】外界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因此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
9.A
【解析】上课铃声的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铃声。
10.B
【解析】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不能形成听觉。这样这个人的听力就完全受损。
11.C
【解析】听到声音大时马上张口,这样可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12.D
【解析】“听小骨受到损伤”、“两侧鼓膜震破”、“听觉中枢受损”都会导致不能形成听觉,引起耳聋。“耳廓发生痤疮”不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以及听觉的形成,即不会引起耳聋。故选D。
13.B
【解析】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通道,因此咽部发炎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传至中耳,引起中耳炎。
14.D
【解析】我们就听到声音时,是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不是前庭。
15.A
【解析】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后,通过触觉(用手摸)的方式“阅读”盲文,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16.C
【解析】某同学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并迅速寻找避雨地点,这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分不开的。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电闪刺激的感受器是视网膜;在听觉的形成的过程中,接受雷鸣刺激的感受器是耳蜗。
17.A
【解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18.(1)中耳 内耳 (2)鼓膜 耳蜗 听觉中枢 (3)④ ⑤
19.(1)耳廓 鼓膜 听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2)鼓膜 (3)①②③④
20.(1)4 晶状体 7 视网膜 (2)11 鼓膜 9 耳蜗 (3)感受器 大脑皮层
【解析】(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