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背景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推荐,目标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考探究,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目标三,总结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尽善尽美的文章 ,不用再看其他。这本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
1.朗读背诵,准确翻译,积累词汇。2.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感受高洁品格。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称。 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 )朱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 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 上 阶绿,草色 入 帘青。谈笑 有 鸿儒,往来 无 白丁。可以 调 素琴,阅 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 之有?
语言特点:以骈句为主。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识记课文注解,比一比,看谁译得好!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没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感受高洁品格。
思考探究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
挈全篇大意?
2、文中是如何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山水作类比,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引出主旨,也为后文歌颂陋室埋伏笔。
(比 兴)
3、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句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表明交往的都是博学的人。
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三方面具体介绍陋室不陋
4、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意何在?
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具有雄辩的力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只截取后一句,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画龙点睛,有力地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1.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生活情趣。
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陋室铭图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下第一铭”,《陋室铭》,�注意下列字词读音,人儒雅,事高雅,托物言志,陋室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文学常识,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