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六单元《庄子》二则《马说》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庄子》二则《马说》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六单元《庄子》二则《马说》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六单元《庄子》二则《马说》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12分,1空1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本表格可根据作业设计内容需要拓展、延长。作业设计涉及多课时的,应在此表中具体注明课时序号(例:第1课时)。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语文年级及册次:八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六单元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这个单元是传统名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赏析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感悟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陶冶。
    总课时
    篇目及课时
    课前
    课中
    课后
    主备人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陈直
    第一课时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第一课时
    正确朗读,梳理文意
    搜集有关鹏的诗文,理解鹏在古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其,之”用法
    理解寓言中的寓意,运用寓言托物寓意的手法
    课内外对比阅读
    《北冥有鱼》全文改写
    陈直
    第二课时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二课时
    正确朗读,梳理文意
    常见文言词的用法,“而,之”用法和“安”的用法
    理解辩论的思路,运用类比、逻辑推理等手法说理的方法
    课内外对比阅读
    围绕环境是否影响人的发展写辩论稿
    陈直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 系数
    第一课时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一 、填空12分,1空1分
    《北冥有鱼》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时期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一书是及其的著作,现存篇,包括篇7篇,篇15篇、篇11篇。
    二、重点字词34分,一空1分
    1.解释重点字词15分,1分1空
    北冥鲲怒垂天之云
    海运天池志怪志水击抟
    扶摇息其正色邪其视下也是则已矣
    2.解释下列字词19分,1空1分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同“”,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古义:今义:。
    2.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2.其:不知其几千里也 ( )其恕乎 ( )奈何忧其坏(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视下也( )
    3.而:化而为鸟 ( )俄而雪骤( ) 人不知而不愠 ( )
    学而时习之( ) 怒而飞( )
    自主学习,熟悉文常和梳理字词,初步理解文意。
    20分钟

    发展性作业
    课中
    基础性作业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资料链接】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名为鲲
    (2)志怪者也
    2..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出现了多个“其”字,请你辨析下面“其”字的意义。
    (1)其名为鹏
    (2)其真不知马也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4.庄子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鹏”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形象,庄子笔下的“鹏”有什么特点。阅读链接材料,说说诗人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1)名字(2)记载
    2.(1)它的/它(2)其实/大概/表推测语气/表感叹语气
    3.(1)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云。
    (2)天色湛蓝(蓝、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4.庄子笔下的鹏有以下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任答对一点即可)。李白借助大鹏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李邕这样的名士赏识和引荐。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它的名字叫做鲲。名,名字。
    (2)句意:专门记载怪异事物。志,记载。
    2.考查“其”字的用法。
    (1)句意:它的名字叫做鲲。其,代词,它的、它。
    (2)句意:大概是真得不知道千里马吧。其,无实意,表推测或感叹语气。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其,它的;若,好像;垂天之云,挂在天边的云;
    (2)苍苍,青色;其,表示选择;正,真正。
    4.第一问:考查分析形象特点。
    根据“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得:硕大无比,力大无穷。
    根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知,志存高远。
    根据“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善借长风。
    第二问:考查赏析诗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所以本诗借大鹏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凌云壮志,也表现了不被世人认同的伤感,还隐含了希望得到李邕引荐的意图。
    通过文意梳理,从文学过度到文化层面,让学生明白鹏的意象涵义。更好理解中心。
    15分钟
    适中
    发展性作业
    为什么要举野马、尘埃的例子,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中的话?
    参考答案:野马和尘埃是世间最渺小的事物和大鹏形成对比,说明活动仍要有所凭借的道理。引用《齐谐》中的话极力渲染大鹏南飞之气势磅礴,大鹏看似自由,然而仍有所凭借——六月的大风。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意,中心
    3分钟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②也。及其得柘棘枳枸③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①楠梓豫章:都是端直好木。②眄睨:斜视。③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怒而飞 怒:
    (2)抟扶摇而上者 扶摇:
    (3)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4)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王:
    (5)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 及: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甲】【乙】两文段都寓理于事,共同表达了______的观点。
    4.【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案】
    1.(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旋风;(3)离开;(4)称王;(5)等到
    2(1)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3.万物的活动都是要有所凭借的4
    4.甲文用了对比、夸张、想象手法,乙文用了对比手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为: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扶摇,旋风;
    (3)句意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
    (4)句意为:依恃伟干繁枝,上下腾越出没,在其间称王称霸。王,称王;
    (5)句意为:等到它们一旦落在荆棘灌木丛中。及,等到。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重点词:海运,海水运动,也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则,就;徙,迁移。
    (2)重点词:苍苍,深蓝;其,或许,表推测;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其意思是: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由此可知,鹏鸟的运用是有所凭借的;
    根据乙文“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可知其意思是:这并不是它们的筋骨变得紧缩不灵活,而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利,不能发挥它们攀援腾越的特长而已。由此可知,腾猿能在高大茂密的楠、梓、樟木林中称王称霸,也是有所凭借的;
    由此可知,万物的活动都是要有所凭借的。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
    甲:
    根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知,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了鹏鸟之大;
    根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乙:
    根据“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和“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可知,将腾猿在高大茂密的楠、梓、樟木林中和在荆棘灌木丛中的情况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腾猿也是有所凭借的。
    参考译文
    (乙)
    大王你没有见过腾猿这种动物吗?它们生活在高大茂密的楠、梓、樟木林中,依恃伟干繁枝,上下腾越出没,在其间称王称霸。即使是后羿、蓬蒙那样的神箭手,对它们也不能等闲视之,轻易射获。等到它们一旦落在荆棘灌木丛中,就步履艰难,瞻前顾后;胆战心惊,悲戚恐惧。这并不是它们的筋骨变得紧缩不灵活,而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利,不能发挥它们攀援腾越的特长而已。
    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学生对万物要适应环境,有所凭借的中心的理解。
    15分钟
    发展性作业
    用白话文讲述《北冥有鱼》的故事。扩写课文,描绘出你心中的鲲鹏形象,加入想象,它飞翔的过程,不少于200字。
    讲述故事,创作编写故事是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训练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能力。
    15分钟
    第二课时
    课前
    基础性作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前基础性作业:
    一填空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 ,作者 时期的
    2.惠子是 , 时期 家,庄子的朋友。
    二、解释词语14分,1空1分
    濠梁 鲦鱼 全
    循其本 是鱼之乐 、 安知
    游于濠梁之上 、 汝安之鱼乐 、
    知吾知之而问我 、 、
    自主学习,熟悉文常和梳理字词,初步理解文意。
    10分钟
    发展性作业
    第二课时
    课中
    基础性作业
    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通过 庄子与 围绕着“ ”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 、 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 的思想。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作用开篇点出 、 、 即庄子与惠子游玩于濠水上的桥上,文章由 引出 。
    3.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问题,而是采取 的方法回答,以 者不知 ,推论出不知 者不知 ,足见庄子的 。
    4.惠子是如何反驳的:采用了 方法,首先承认不知道庄子的感受,然后照此推理, 不是鱼,自然不知道 的快乐。
    5.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庄子返回 的起点,回转话题, 概念,把惠子的 解释成 ,机智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
    跃然纸上。
    6.精彩的论辩艺术 。
    学习庄子的论辩艺术,更好理解文意
    发展性作业
    第二课时
    课后
    基础性作业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①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②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⑤也,寡人反取病⑥焉。”
    【注释】①曷:同“何”,什么,②坐:犯……罪。③积: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味道酸苦。④得无:莫非。⑤熙:同“嬉”,开玩笑,⑥病: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不知其善也
    B.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
    C.是鱼之乐也 是谓大同
    D.晏子至 虽有至道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庄子和晏子都机智善辩,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他们是如何取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C 14.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15.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16.庄子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晏子巧妙地运用设喻类比(或比喻、类比)的方法。先举实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再指出原因——“水土异也”。然后提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把矛头转向了楚国,得出原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解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擅长/好处;
    B.他的/表反问语气;
    C.都是“这”的意思;
    D.到/最好;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子:你。第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的。
    15.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实则就是作者情感的外露。
    写“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心情;庄子认为水中游动的鱼儿很快乐,是因为自己快乐,将自己的情感赋予鱼儿。在“鱼”的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自己的愉悦心境。由此可见庄子此时是快乐的,愉悦的。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甲】文中庄子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由“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知,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
    【乙】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刁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运用设喻类比(或比喻、类比)的方法。先列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事例,紧接着指出“水土异也”这一原因。晏子随后提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将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的原因归咎于楚国,最后得出原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即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这一论断。因此,晏子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指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卑不亢,既有力地反击了楚王,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参考译文:
    【乙】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课内外对比,思维延展,学会阅读课外文言文
    15分钟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围绕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未必赤搜集资料,写辩论稿,开展辩论赛。论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作业2 :借助想象,补写庄子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字。体会庄子机智的论辩艺术。
    跟着庄子学辩论方法和艺术,训练语言的表述能力。
    30分钟

    总课时
    篇目及课时
    课前
    课中
    课后
    主备人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王秋霞
    第一课时
    《马说》
    第一课时
    正确朗读,梳理文意
    搜集有关马的诗文、成语。
    如何理解食马者,千里马,伯乐的象征意义?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课内外对比阅读
    王秋霞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 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一、正确朗读,梳理文意。
    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粟( ) 外见( ) 祗(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答案:1.pián cá lì xiàn zhǐ
    2.祗:仅,只。 骈:本义是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且:犹,尚且。
    自主学习,熟悉文常和梳理字词,初步理解文意。
    10分钟

    发展性作业
    二、搜集有关马的诗文、成语。
    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一马当先、汗马功劳、老马识途、万马奔腾、伯乐相马、千军万马
    自主搜集,积累诗文和成语。

    课中
    基础性作业
    如何理解食马者,千里马,伯乐的象征意义?
    答案: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
    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手法。
    10分钟

    发展性作业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案: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三顾茅庐”的时代了,千万不能抱着守株待兔,或者怨天尤人的心理,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发现和赏识。与其等待一个“伯乐”,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伯乐”。其实,可以把“伯乐”比作机遇。的确,有很多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可能会有很多从天而降的机遇。没有伯乐发现我们,那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去寻找机遇。比如我们可以毛遂自荐,主动向人们介绍自己,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让人们来了解自己、欣赏自己。
    学以致用,启发学生提升自己,树立理想,做自己的“伯乐”
    5分钟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三、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⑥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卞和泣玉》)
    注:①璞:含有美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诳:欺骗。③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断足。④薨(hōng):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⑤奚:为什么。⑥题:说成,认为。⑦理:治理,这里指加工雕琢玉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把语段(甲)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识马”和“相玉”,语段(甲)和语段(乙)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4.语段(甲)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语段(甲)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C
    2.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等同)还做(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4.语段(甲)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在《卞和泣玉》中,玉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后方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语段(乙)却能让人看到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显现;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
    语段(甲)根据“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知,作者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令人感慨和不平;语段(乙)“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表达对统治者不识“宝玉”的无奈感伤;综上,两文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4.本题是对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语段(甲)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结尾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根据语段(乙)结尾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知,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后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意在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终会有被发现的那一天,一切磨砺都是在为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译文:
    (二)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文言字词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中上
    发展性作业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23课马说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23课马说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课《庄子》二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21课《庄子》二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先贤之道,悟其义理,需用心揣摩,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马说第一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第一课时练习题,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