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共5页。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作业一、选择题1.(真情境:科技创新)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C.升华 D.凝华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3.将少量干冰放入适量的热水中,会看到杯口产生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气态的水B.“白气”是干冰升华后形成的气态物质C.干冰升华过程中放热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4.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浸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5.下列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6.(真情境:传统变化)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7.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二、填空题8.如图,这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示数是 ℃。 9.(教材变式练)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0.如图所示,这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11.如图,这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 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三、实验探究题12.(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 (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A.a图线 B.b图线C.c图线 D.d图线(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 温度计。 【实践作业】制作温度计参考答案1.A 2.D 3.D 4.C 5.C 6.C7.D 解析:铜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铜掉入铁水中,液态的铁的温度一定高于铜的熔点,故A错误。由表格知道氢的熔点是-259 ℃,在零下255 ℃时,氢已经熔化,所以是液态,故B错误。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8.8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故C错误。钨的熔点高,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故D正确。8.热胀冷缩 37.19.液化 放出 10.晶体 不变11.汽化 导热性12.(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38.81064108315353410-259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 ℃-39 ℃沸点78 ℃357 ℃作业内容制作温度计,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材料透明的空玻璃瓶(带盖)、细玻璃管、红墨水、水、烧杯、热水活动建议①向空玻璃瓶内注入适量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摇匀。②将带孔的盖子拧紧在玻璃瓶口,并插入细玻璃管,用密封胶将连接处密封。自制密度计制作完成。③在烧杯中倒入足量的热水,并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变化。④待玻璃管中的液柱不再上升,取出玻璃瓶,观察玻璃管内液柱有什么变化作业评价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优秀□良好□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优秀□良好□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优秀□良好□合格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作业一、选择题1.(真情境:科技创新)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C.升华 D.凝华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3.将少量干冰放入适量的热水中,会看到杯口产生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气态的水B.“白气”是干冰升华后形成的气态物质C.干冰升华过程中放热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4.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浸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5.下列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6.(真情境:传统变化)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7.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二、填空题8.如图,这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示数是 ℃。 9.(教材变式练)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0.如图所示,这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11.如图,这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 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三、实验探究题12.(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 (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A.a图线 B.b图线C.c图线 D.d图线(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 温度计。 【实践作业】制作温度计参考答案1.A 2.D 3.D 4.C 5.C 6.C7.D 解析:铜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铜掉入铁水中,液态的铁的温度一定高于铜的熔点,故A错误。由表格知道氢的熔点是-259 ℃,在零下255 ℃时,氢已经熔化,所以是液态,故B错误。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8.8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故C错误。钨的熔点高,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故D正确。8.热胀冷缩 37.19.液化 放出 10.晶体 不变11.汽化 导热性12.(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38.81064108315353410-259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 ℃-39 ℃沸点78 ℃357 ℃作业内容制作温度计,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材料透明的空玻璃瓶(带盖)、细玻璃管、红墨水、水、烧杯、热水活动建议①向空玻璃瓶内注入适量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摇匀。②将带孔的盖子拧紧在玻璃瓶口,并插入细玻璃管,用密封胶将连接处密封。自制密度计制作完成。③在烧杯中倒入足量的热水,并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变化。④待玻璃管中的液柱不再上升,取出玻璃瓶,观察玻璃管内液柱有什么变化作业评价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优秀□良好□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优秀□良好□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优秀□良好□合格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