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展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相关内容。
二、教学思路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按从左往右计算加减或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并指导了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在理解并明白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学目标
1. 明确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进行计算。
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学习并掌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能熟练地进行脱式计算。
4.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学习并掌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谈话交流、比较发现。动手演算。在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讲述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见见老朋友:+、-、×、÷(课件出示)。传说,数学王国的国王聘请了“+、-、×、÷”四位老师给小王子教数学。王子很小的时候,交给“+”老师和“-”老师教,他们会教小王子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等小王子长大一些,积累的数学知识丰富一些的时候,国王就会把小王子交给“×”老师和“÷”老师教。“×”老师和“÷”老师教会教小王子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正因为这样,国王给4位老师的薪水也不一样,“+”老师和“-”老师教是同一个级别的,薪水低一点;“×”老师和“÷”老师是同一个级别的,薪水会比“+”老师和“-”老师的稍微高一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四位老师去数学王国里转一转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让“+、-、×、÷”老师带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充满好奇,保持高涨的学习态度。
(二)新授
教学同级运算
1.“+”老师带你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8+7-11= 12-4+3=
师:为什么第1道题要先算加法,第2道题却要先算减法呢?
生:没有小括号,要从左往右算!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是规定,就像法律条文一样,规定了我们必须要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是吗?
生:加、减法是同级运算。
师:是的。前面我们就说过,“+”老师和“-”老师教是同一个级别的,权利是平等的,谁排在前面就先算谁!
2.“-”老师温馨提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应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3.“+”老师带你参观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检测。
师:大部分同学写的是:53-24+38,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可是,在计算的时候,由于每个数都比较大,直接口算有难度,所以有些同学就算错了。其实,像这样的综合算式,除了可以直接写得数以外,还可以用脱式计算的方式,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都记下来,像这样:
师:像这样的计算格式,叫做脱式计算。
师:你刚才有认真观察老师写脱式计算的过程吗?你觉得写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要接着写,要写到下一行。
生:先算“53-24”计算结果是29,把29写下来,后面暂时不算的部分“+38”要照抄下来。
生:接下来算加法要在下一行写“=”。
生:两个“=”要对齐,还要稍微靠前一点写。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在进行脱式计算时,就是要按照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样来写,你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让这学生首次接触脱式计算,所以教师在教学书写过程时要重点板书书写步骤。为便于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的结果,板书时,可以在先算的部分下画横线做标记,同时说明熟练过后可以不用再标记了。并介绍加与减、乘与除是同一级运算。
教学二级运算——“×”老师带你参观跷跷板乐园
1.出示情境图,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跷跷板乐园里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坐了4个人。
生:跷跷板的每一头都是坐的2个人。
生:又跑过来了7个人。
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想知道: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怎样列算式计算呢?请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算法?
预设:
1.先算坐在跷跷板上的人数:4×3=12(人)
再把跑过来的7人合在一起:12+7=19(人)
2.列综合算式计算:
4×3+7
=12+7
=19(人)
3.也是列综合算式:
7+4×3
=7+12
=19(人)
4.列综合算式
2×6+7
=12+7
=19(人)……
不管孩子是哪一种算法,都请她把道理讲清楚,然后进行板书。
3.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算法都很有道理,所以都算出了正确的答案。请大家观察一下上面的这几个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生:都有加法和乘法。
生: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的乘法,后算的加法。
师:是的,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算吗?
生:……
师:前面我们就说过,加和减是同一个级别的,并且级别比较低;乘和除是同一个级别的,并且级别比较高。所以数学王国里就规定:没有括号的时候,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都得先算 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这条规定简单地说,就是“没( ),先乘除,后加减”。这条规矩你记住了吗?
4.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好学生资源,通过设置冲突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完善运算顺序的表述。
1.比一比,算一算。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7-5 77-42÷7
生:没有( ),且不是同级别的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所以,7×7-5要先算“7×7”,再算“49-5”,最后等于44。
生:77-42÷7,应先算“42÷7”,再算“77-6”,最后等于71。
师:现在,括号公主驾到了,在这些位置上添上( )以后,还能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吗?
7×(7-5) (77-42)÷7
生:不可以,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那,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算一算,看看与之前的得数相不相同。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检查。集中汇报答案:
7×(7-5) (77-42)÷7
=7×2 =35÷7
=14 =5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48÷(8-2) (12-5)×8
76-(12+25) 34-(28-13)
【设计意图】:让小括号何时使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辨析,所以学生的黑板演示和展示交流尤为重要,重在突出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算一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小结: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就不同了!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引导孩子处理这类型问题的方法:
第1题:
1.从图中看出先算的是什么? 5×6
2.再算的呢? 65减5×6的结果
3.最后再考虑要不要加( )。先算的乘法和后算的减法不是同级别的运算,不加括号依然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所以,无需加( )。
第2题:
1.从图中看出先算的是什么? 43-36
2.再算的呢? 21除以43-36的结果
3.最后再考虑要不要加( )。先算的减法和后算的除法不是同级别的运算,不加括号就不能先算减法,所以,要改变运算顺序,就需要在减法的部分加( )。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算一算,写一写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巩固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脱式计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没有( ),只有“+、-”或只有“×、÷”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3+7 7+4×3 2×6+7
=12+7 =7+12 =12+7
=19(人) =19(人) =19(人)
没有( ),先乘除、后加减。
7×(7-5) (77-42)÷7
=7×2 =35÷7
=14 =5
小括号,有特权,括号里面要先算!
综合列式想到她,改变运算顺序有奇招!
小学数学六、分数除法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分数除法优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新,讲授新课,试一试,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五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尝试,试一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括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括号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