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借助希沃课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练习题,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3÷9 75-20+16 35÷7×4 28+12-30
2.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2.下面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图中有3组4盒的酸奶,有1组三盒的酸奶。)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3.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
预设: (先求4盒酸奶一组的一共有多少盒,再求3盒酸奶一组的有多少 盒。)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预设1:3×4=12(盒) 12+3=15(盒)
预设2:3×4+3=15(盒)
预设3:3+3×4=15(盒)
预设4:3+(3×4)=15(盒)
教师指名学生在希沃课件上书写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 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利用手机投屏交流学生的做题情况,进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3×4 + 3 3 + 3×4
= 12 + 3 = 3 + 12
= 15 = 15
3+ 3×4 3 + (3×4)
= 6×4 = 3+ 12
= 24 ( × ) = 15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预设: (都要先算“4盒酸奶一组的一共有多少盒”,再算“一共有多少盒”。)
师: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预设: (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 ,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预设: (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 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掌握脱式计算的格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7“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3.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
2.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状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重点讲解32+7×8=88这幅图的书写顺序。
3.备选练习
(1) 56÷7+9 36- 24÷4
30-2×7 24+18÷6
(2)看图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3)你能将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4).成成在计算“14-□×2”时弄错了运算顺序,算减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18。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4+3
=12+3
=15(盒)
答:共有15盒酸奶。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掌握算法,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2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级上册2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妈妈买水果问题,幼儿园买水果问题,课堂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上册2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2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