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说课ppt课件
展开1.XY型: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和少数雌雄异株的高等动物,XX雌性;XY雄性。2.ZW型:鸟类和昆虫多为这种方式。ZW雌性;ZZ雄性。3.基因决定性别:如玉米植株的性别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_B_雌雄同株;A_bb雄株;aaB_和aabb雌株4.染色体数目决定:如蚂蚁和蜜蜂,雄性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2N)的一半;雌性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2N)的相同。5.环境决定性别:如所有的鳄鱼,一些龟类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温度决定的。6.年龄决定性别:如鳝,1--2冬龄、体长30厘米以下者一般为雌性,体长50厘米以上者一般为雄性,且终生为雄性。
性别是真核生物的共同特征,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有的生物是雌雄同体,有的生物是雌雄异体的。
两性生物中一般情况下雌性:雄性=1:1,这是一个恒定的理论比率,称为性别比例。
性别作为一种性状,是按照孟德尔遗传方式遗传的,性别比例是一种测交结果,这就意味着一种性别是“纯合体”(同配性别),另一种性别是“杂合体”(异配性别)。
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同型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型。
实例:人、哺乳动物、果蝇、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等。
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比值决定
拓展1:人类与果蝇的性别决定
A表示一个常染色体组。果蝇的性别有性指数决定。
性指数=X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组数 ,表示为:X/A
拓展2:果蝇的性别决定
例1.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C.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例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表)
①由上表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____染色体的数目。
②大量的观察发现,利用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2000-3000只子代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子代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
a.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此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因而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的两种异常卵细胞,它们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后发育成例外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例外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b.为验证上述解释,有人提出如下实验思路,请根据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取例外果蝇的体细胞制作有丝分裂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出处于中期的细胞,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目和类型。预期实验结果:在白眼雌果蝇的装片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红眼雄果蝇的装片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染色体组成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
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雌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雄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条X染色体。
实例:蝗虫、蟋蟀、蟑螂等。
凡是雌性个体具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具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ZW型。
实例:鸟类、部分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P二37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班条纹,这是由于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班条纹。如何选择亲本杂交?在后代雏鸡阶段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雄区分开,从而做到多样母鸡,多得蛋。
P: 芦花雌鸡(ZBW) × 非芦花雄鸡(ZbZb) ↓F1:芦花雄鸡(ZBZb) 非芦花雌鸡(ZbW)
异配性别显性 × 同配性别隐性
伴性遗传(伴X或Z染色体)
异配性别隐性 同配性别显性
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Z染色体;雌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条Z染色体。
举例: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
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ZW型性别决定方式
雌性:2n条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雄性:n条染色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后代性别由卵细胞是否受精
例3.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蜜蜂的体色褐色(B)对黑色(b)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蜜蜂的体色是( )A.全部是褐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C.褐色∶黑色=3∶1D.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例4.蜜蜂群体中,蜂王和工蜂均是雌蜂,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一对蜜蜂交配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 和 adB.AaDd 和 AdC.AaDd 和 ADD.Aadd 和 AD
例5.蜜蜂是一种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繁殖能力极强。在一个蜜蜂种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蜂(蜂王),少数具有繁殖能力的雄蜂,绝大多数为无繁殖能力的雌蜂(工蜂)。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回答下列问题:(1)雄蜂的个体发育过程,说明髙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____________。
例5.蜜蜂是一种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繁殖能力极强。在一个蜜蜂种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蜂(蜂王),少数具有繁殖能力的雄蜂,绝大多数为无繁殖能力的雌蜂(工蜂)。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回答下列问题:(2)蜜蜂的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后,如果一直以蜂王浆为食,则将来发育成蜂王;如果主要以花蜜、花粉为食,则将来发育成工蜂;而未受精的卵细胞则只能发育成雄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5.蜜蜂是一种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繁殖能力极强。在一个蜜蜂种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蜂(蜂王),少数具有繁殖能力的雄蜂,绝大多数为无繁殖能力的雌蜂(工蜂)。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回答下列问题:(3)观察一个蜜蜂种群,发现雄蜂个体较小,且性状与蜂王存在许多差异,这是因为由蜂王繁殖产生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
例5.蜜蜂是一种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繁殖能力极强。在一个蜜蜂种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蜂(蜂王),少数具有繁殖能力的雄蜂,绝大多数为无繁殖能力的雌蜂(工蜂)。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回答下列问题:(4)蜜蜂的体色有黑褐色和黄褐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只黑褐色蜜蜂杂交,F1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杂交后代未表现出典型的孟德尔性状分离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F1中__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可以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假设这对黑褐色蜜蜂繁殖所产生的F1代的雌蜂和雄蜂都有繁殖能力,理论上F2代的雌蜂中,黑褐色与黄褐色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
后代的雌蜂是由不同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而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
(3)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常染色体上的1对、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由aD、a+、ad三个基因组成的复等位基因决定,显隐性关系为aD>a+>ad。三个基因的作用如下表:
各个性别所对应的基因型为
思考:为什么雄性的基因型不存在aDaD
因为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例6.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4)环境条件决定性别
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 鳄类,如密西西比鳄的卵在30℃以下,发育为雌体;在34℃以上发育为雄体。扬子鳄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产生较多的雄鳄。
乌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
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象。
性反转只发生在生殖腺性别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性别的变化。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性别与其他性状一样,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性反转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发生了反转。子代雌雄之比是2:1,图解(如右图)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a href="/sw/tb_c400383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节 伴性遗传教学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性染色体,等位基因,X染色体,Y染色体,XBXb,XbXb,XbY,+XY,+XX,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伴性遗传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sw/tb_c400383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节 伴性遗传教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新知导学,性染色体,X染色体,男患者,ZBZb,ZbW,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课堂·重难探究,知识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优质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显性遗传,隐性遗传,1隐性遗传病,看女患,2显性遗传病,男患者,实战训练,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