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5.2.3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5.3.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5.3.3 命题、定理、证明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5.4 平移的概念和特征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2.初步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辨别简单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三、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上述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它们是先知道
什么,后知道什么?
探究
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猜一猜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内错角______,同旁内角______.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
性质1:∵ a∥b ∴ ∠1=∠3 性质2:∵ a∥b ∴ ∠2=∠4
性质3:∵ a∥b ∴ ∠2+∠3=180°
思考
如图,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 a∥b (已知)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 ∠1=____ (对顶角相等)
∴ ∠2=∠3 (_________)
如图,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
∵ a∥b (已知)
∴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180°(邻补角定义)
∴ ∠2+∠3=180°(等量代换)
典例讲解
总结提升
达标检测(1题---12题)
拓展提升(1题---3题)
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应用举例,拓展提升,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