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第 一 篇章铁犁牛耕大发展
1.农业进步 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②法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③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2.手工业发展 ①冶铁技术出现 ②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材料1 美金(指青铜)以铸剑乾,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材料2 秦以牛田,水通粮。——《战国策.赵策一》材料3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汉书·食货志上》载李悝的话
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西平县酒店乡酒店村南
①货币流通广泛②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出现富有的工商业主。
材料1 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战国策.魏一》材料2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第 二 篇章礼崩乐坏大变局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
(1)春秋时期,齐、晋、楚、吴与越等先后建立 霸权,史称“春秋五霸”。(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4)公元前256年,秦国灭周。
趋势:分裂 统一
材料1:(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问题探究:指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1)本质:分封制走向崩溃(2)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3)影响:①王室衰微,诸候争霸,国家分裂。②各国为富国强兵而实行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③私学兴起,统治者重用士人,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材料2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楚世家》
第 三 篇章富国强兵大变革
①铁犁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根本)②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③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④法家思想出现。
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材料3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1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2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论囚,渭水尽赤。——《资治通鉴》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顺应了时代潮流。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③刑法严酷,赋税沉重,激化阶级矛盾。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提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不仅提出了完备可行的变法政策,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商鞅与守旧贵族关于是否有必要变法的对话。商鞅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提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因而现行的政治制度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革,仅仅依靠“循礼”,无法实现富国强兵、在大国兼并战争中胜出的目标。
第 四 篇章百家争鸣大解放
★自主学习: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并结合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材料 子曰:“仁者爱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子曰:“有教无类。” ━━ 摘自《论语》
核心观念是“仁”,关爱他人。
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发展。
——后世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影响民族性格文化发展。
——孔子开创私学及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追求天人合一,具有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政治: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提供……环境。②经济:铁犁牛耕,社会经济发展。③阶级: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④文化:私学兴起,新兴士阶层,政治主张和要求,影响政治。⑤现实: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 ,争相招揽人才。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2.重要派别及代表思想
★小组活动:各小组选择所要代表的派别,分别介绍各自派别的重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问题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的治国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治国思想:道家:无为而治;儒家:实行仁政;法家:推行法治;墨家:以贤治国或尚贤。(2)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第 四 篇章分裂割据孕统一
材料1 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摘编自张纪仲《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材料2 春秋时期,发达的华夏文化对夷狄蛮夷产生了巨大影响,春 秋战国之际,进入中原的夷狄蛮夷绝大部分已经融入华夏族当中。而华夏族也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到了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又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 摘编自张帆《战国古代简史》
材料3 进入春秋战国各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内涵。《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又问:“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韩非子坚信”当今争于气力”,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张子侠《“大一统”思想萌生及其发展》
★历史解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时代蕴含了哪些统一因素。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②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③在民族交往过程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④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⑤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崛起。变法中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制度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要求,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强大起来的秦国,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战国时期,养牛业发展迅速,各国对牛的饲养十分重视,出现了一批专门牧牛的人。如《左传》中记载了有专门放牛的奴隶。这表明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动力革命 B.农牧业的商品化趋势明显加强C.奴隶集体劳作方式仍然占主导 D.耕作方式变迁影响农牧业发展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 B.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C.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模式 D.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
3.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远交近攻,万里长城,统治1中央,编制户籍,焚书坑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案,导研案,导练案,商鞅变法,巩固统一,始皇帝,御史大夫,度量衡,焚书坑儒,知识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