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5
展开1.-5的倒数是( )
A.B.-C.5D.-5
2.如图,BD∥AC,BE平分∠ABD,交AC于点E.若∠A=50°,则∠1的度数为( )
A.65°B.60°
C.55°D.50°
3.下面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在四边形中,,要使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在中,为的中点.若点在边上,且,则的长为( )
A.1B.2
C.1或D.1或2
6.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B.C.D.
7.如图,点A、B、C都在⊙O上,且点C在弦AB所对的优弧上,如果∠AOB=640,那么∠ACB的度数是( )
B.
C. D.
8.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不同的六点、、、、、,则、、的大小关系是( )
A.B.C.D.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5 分)
9.某天到襄阳某镇观赏桃花的游客近16000人,数据16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10.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2,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
(10题图) (11题图)
11.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深入研究比例理论时,提出了分线段的“中末比”问题:点G将一线段分为两线段,,使得其中较长的一段是全长与较短的段的比例中项,即满足,后人把这个数称为“黄金分割”数,把点G称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如图,在中,已知,,若D,E是边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则的面积为
12.如图,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的面积为8.(1)填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2题图) (13题图)
13.如图,矩形中,,点E在边上,与相交于点F.设,,当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
三、解答题(共 13 小题,计 81 分.解答应写出过程)
14.计算:
15.解不等式组
16.先化简,再求值:,
17.如图,已知△ABC,AC>AB,∠C=45°.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8.如图,已知,,.求证:(1);
19.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点、、都是格点.
(1)画出关于直线对称的;
(2)写出的长度.
20.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
(2)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21.如图,小明在教学楼A处分别观测对面实验楼CD底部的俯角为45°,顶角的仰角为37°.已知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同一平地上,观测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AB为15 m.求实验楼的垂直高低CD长(精确到1 m).
参考值:sin37°≈0.60,cs37°≈0.80,tan37°≈0.75.
22.小华端午节从家里出发,沿笔直道路匀速步行去妈妈经营的商店帮忙,妈妈同时骑三轮车从商店出发,沿相同路线匀速回家装载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商店,小华到达商店比妈妈返回商店早5分钟.在此过程中,设妈妈从商店出发开始所用时间为t(分钟),图1表示两人之间的距离s(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图2中线段表示小华和商店的距离(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的图象的一部分,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妈妈骑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米/分钟,妈妈在家装载货物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分钟,点M的坐标是___________;
(2)直接写出妈妈和商店的距离(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2中画出其函数图象;
(3)求t为何值时,两人相距360米.
23.某校为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足球训练情况,随机抽查该年级若干名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分为4个等级:A、B、C、D,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条形统计图
(2)该年级共有700人,估计该年级足球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为__________人;
(3)在此次测试中,有甲、乙、丙、丁四个班的学生表现突出,现决定从这四个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在全校举行一场足球友谊赛.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恰好选到甲、乙两个班的概率.
24.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且∠BCD=∠A.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CD=4,求BD的长.
25.如图1,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点M,M、N关于轴对称,连接AN、BN.
(1)①求A、B的坐标;
②求证:∠ANM=∠BNM;
(2)如图2,将题中直线变为,抛物线变为,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NM=∠BNM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6.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 DF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
(1)如图1,若CE=CF,求证:DE=DF;
(2)如图2,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2024 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5的倒数是( )
A.B.-C.5D.-5
答案:B,
解析:因为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5)×(-)=1,所以-5的倒数是-.
2.如图,BD∥AC,BE平分∠ABD,交AC于点E.若∠A=50°,则∠1的度数为( )
A.65°B.60°C.55°D.50°
答案:A,
解析:∵BD∥AC,∠A=50°,∴∠ABD=180°-50°=130°.又∵BE平分∠ABD,∴∠1=×130°=65°.
3.下面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A错误;B是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结果为x4,所以B错误;C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结果正确;故选C.
4.如图,在四边形中,,要使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添加A具备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条件,能推断为平行四边形,A正确;添加B,具备“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条件,不能推断为平行四边形,B错误,故选B.
5.如图,在中,为的中点.若点在边上,且,则的长为( )
A.1B.2C.1或D.1或2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易得,然后根据题意可进行求解.
【详解】解:∵,
∴,
∵点D为的中点,
∴,
∵,
∴,
①当点E为的中点时,如图,
∴,
②当点E为的四等分点时,如图所示:
∴,
综上所述:或2;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熟练掌握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是解题的关键.
6.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 ,因此选A.
7.如图,点A、B、C都在⊙O上,且点C在弦AB所对的优弧上,如果∠AOB=640,那么∠ACB的度数是( )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对着同一条弧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所以∠ACB=∠AOB=320.故选C.
8.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不同的六点、、、、、,则、、的大小关系是( )
A.B.C.D.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把A、B、C三点代入解析式,求出,再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利用二次根式的对称性,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意,把点、、代入,则
,消去c,则得到,解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与对称轴的距离最近;与对称轴的距离最远;抛物线开口向上,∴;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进行解题.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5 分)
9.某天到襄阳某镇观赏桃花的游客近16000人,数据16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答案:1.6×104,解析:16000=1.6×10000=1.6×104.
10.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2,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
【答案】-1
【分析】根据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4和2,利用中点公式求出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即可.
【解析】解:∵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2,
∴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4+2)=−1.即点C所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深入研究比例理论时,提出了分线段的“中末比”问题:点G将一线段分为两线段,,使得其中较长的一段是全长与较短的段的比例中项,即满足,后人把这个数称为“黄金分割”数,把点G称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如图,在中,已知,,若D,E是边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则的面积为
【答案】
【分析】作AF⊥BC,根据等腰三角形ABC的性质求出AF的长,再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求出BE、CD的长度,得到中DE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解题.
【详解】解:过点A作AF⊥BC,∵AB=AC,∴BF=BC=2,
在Rt,AF=,
∵D是边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即,
解得CD=,同理BE=,
∵CE=BC-BE=4-(-2)=6-,∴DE=CD-CE=4-8,
∴S△ABC===,故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比”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E和AF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的面积为8.(1)填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把点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结果;
【解析】解:把点代入可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准确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矩形中,,点E在边上,与相交于点F.设,,当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
【答案】
【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得BAD为直角三角形,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到BD的长,求证FEDFCB,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四边形是矩形∴∠BAD=,BC=AD=8,AB=CD=6
∴在ABD中,BD=∴FD=BD−BF=10−y
又∵ADBC∴FEDFBC∴∴∴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 13 小题,计 81 分.解答应写出过程)
14.计算: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数及其运算,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整数指数幂和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为计算即可。
解:原式=
=.
15.解不等式组
思路分析: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先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求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
,
解:由①得 x≥-2;由②得x<2,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
16.先化简,再求值:,
思路分析: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化简,再代入求值.
解:原式==.
17.如图,已知△ABC,AC>AB,∠C=45°.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答案】详见解析
【分析】根据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即可.
【详解】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
作法:(1)以点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D,交BC于E,
(2)以点B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F,
(3)以点F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M,
(3)连接BM,并延长BM与AC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方法.
18.如图,已知,,.求证:(1);
【答案】证明见详解;
【分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C,从而利用SAS判定△ABF≌△DCE;
【详解】证明:(1)∵AB∥CD,∴∠B=∠C,
∵BE=CF,∴BE-EF=CF-EF,即BF=CE,
在△ABF和△DCE中, ∴△ABF≌△DCE(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证明过程的规范性.
19.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点、、都是格点.
(1)画出关于直线对称的;
(2)写出的长度.
思路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BM的对称点A1,B1,C1,依次连接这三点即可。(2)由图上直观可读出AB间的距离.
解:(1)作图如下:
由图直接读出AB=10.
20.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甲,乙两个家庭有了各自的规划.假定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家庭已有一个男孩,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
(2)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求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
思路分析∶(1)根据只可能有男孩或女孩,用概念公式得出答案即可;
(2)列出所有得可能性,然后确定至少有一个女孩得可能性,在求出概率即可.
解∶(1)12;
(2)乙家庭没有孩子,准备生两个孩子所有可能出现得结果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一共有4种结果,它们出现得可能性相同,所有结果种,满足“至少有一个是女孩”的结果有三种,所以至少有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34.
21.如图,小明在教学楼A处分别观测对面实验楼CD底部的俯角为45°,顶角的仰角为37°.已知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同一平地上,观测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AB为15 m.求实验楼的垂直高低CD长(精确到1 m).
参考值:sin37°≈0.60,cs37°≈0.80,tan37°≈0.75.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将△ACD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Rt△AED和Rt△AEC,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分别求出CE和DE的长.
解:过点A作AE⊥CD,垂足为点E.
∴四边形ABDE是矩形.
∵AB=15,∴ED=15.
在Rt△AED中,∠AED=90°,∠DAE=45°,
∴AE=ED=15.
在Rt△AEC中,∠AEC=90°,∠CAE=37°,
∴tan37°=,CE=AE×tan37°,
∴CE≈11.3
∴CD=CE+DE≈26.
答:实验楼的垂直高度即CD的长约为26 m.
22.小华端午节从家里出发,沿笔直道路匀速步行去妈妈经营的商店帮忙,妈妈同时骑三轮车从商店出发,沿相同路线匀速回家装载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商店,小华到达商店比妈妈返回商店早5分钟.在此过程中,设妈妈从商店出发开始所用时间为t(分钟),图1表示两人之间的距离s(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图2中线段表示小华和商店的距离(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的图象的一部分,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妈妈骑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米/分钟,妈妈在家装载货物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分钟,点M的坐标是___________;
(2)直接写出妈妈和商店的距离(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2中画出其函数图象;
(3)求t为何值时,两人相距360米.
【答案】(1)120,5,;(2),见解析;(3)当t为8,12或32(分钟)时,两人相距360米.
【分析】(1)先求出小华步行的速度,然后即可求出妈妈骑车的速度;先求出妈妈回家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小华到达商店比妈妈返回商店早5分钟,即可求出装货时间;根据题意和图像可得妈妈在M点时开始返回商店,然后即可求出M的坐标;
(2)分①当0≤t<15时,②当15≤t<20时,③当20≤t≤35时三段求出解析式即可,根据解析式画图即可;
(3)由题意知,小华速度为60米/分钟,妈妈速度为120米/分钟,分①相遇前,②相遇后,③在小华到达以后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小华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钟),
妈妈骑车的速度为:=120(米/分钟);妈妈回家用的时间为:=15(分钟),
∵小华到达商店比妈妈返回商店早5分钟,∴可知妈妈在35分钟时返回商店,
∴装货时间为:35-15×2=5(分钟),即妈妈在家装载货物的时间为5分钟;
由题意和图像可得妈妈在M点时开始返回商店,∴M点的横坐标为:15+5=20(分钟),
此时纵坐标为:20×60=1200(米),∴点M的坐标为;故答案为:120,5,;
(2)①当0≤t<15时y2=120t,②当15≤t<20时y2=1800,③当20≤t≤35时,设此段函数解析式为y2=kx+b,
将(20,1800),(35,0),代入得,解得,
∴此段的解析式为y2=-120x+4200,综上:;
其函数图象如图,
;
(3)由题意知,小华速度为60米/分钟,妈妈速度为120米/分钟,
①相遇前,依题意有,解得(分钟);
②相遇后,依题意有,解得(分钟);
③依题意,当分钟时,妈妈从家里出发开始追赶小华,
此时小华距商店为(米),只需10分钟,
即分钟时,小华到达商店,
而此时妈妈距离商店为(米)(米),
∴,解得(分钟),
∴当t为8,12或32(分钟)时,两人相距360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由图像获取正确的信息是解题关键.
23.某校为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足球训练情况,随机抽查该年级若干名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分为4个等级:A、B、C、D,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条形统计图
(2)该年级共有700人,估计该年级足球
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为__________人;
(3)在此次测试中,有甲、乙、丙、丁
四个班的学生表现突出,现决定从这四
个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在全校举行一场
足球友谊赛.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
求恰好选到甲、乙两个班的概率.
分析:(1)根据A等学生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求得总人数,然后乘以B等所占的百分比求得B等人数,从而补全条形图;
(2)用该年级学生总数乘以足球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求解;
(3)利用树状图法,将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1)总人数为14÷28%=50人,
B等人数为50×40%=20人.
条形图补充如下:
(2)该年级足球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为700×=56(人).
故答案为56;
(3)画树状图: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选取的两个班恰好是甲、乙两个班的情况占2种,所以恰好选到甲、乙两个班的概率是.
24.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且∠BCD=∠A.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CD=4,求BD的长.
思路分析:(1)连接OC,由AB是⊙O的直径可得出∠ACB=90° ,即∠ACO+∠OCB=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BCD=∠A ,即可得出∠OCD=90° ,即CD是⊙O的切线;
(2)在Rt△OCD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出OD的值,进而可得出BD的长.
解:(1)如图,连接OC.∵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
∴∠ACB=90°,即∠ACO+∠OCB=90°
∵OA=OC, ∠BCD=∠A
∴∠ACO=∠A=∠BCD
∴∠BCD +∠OCB=90°,即∠OCD=90°
∴CD是⊙O的切线.5分
(2)由(1)及已知有∠OCD=90°,OC=3,CD=4,
据勾股定理得:OD =5
∴BD=ODOB=53 = 2.
25.如图1,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点M,M、N关于轴对称,连接AN、BN.
(1)①求A、B的坐标;
②求证:∠ANM=∠BNM;
(2)如图2,将题中直线变为,抛物线变为,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NM=∠BNM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1)①联立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A、B两点的坐标;②过A作AC⊥y 轴于C,过B作BD⊥y轴于D,可分别求得∠ANM和∠BNM的正切值,可证得结论;
(2)当k=0 时,由对称性可得出结论;当k≠0时,过A作AE⊥y轴于E,过B作BF⊥y轴于F,设A(x1,ax12) 、B(x2,ax22) ,联立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得 ,则可证明Rt△AEN∽△BFN ,可得出结论.
解:(1) = 1 \* GB3 ①由已知得,解得:或
当时,;当时,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1,2).3分
= 2 \* GB3 ②如图,过A作AC⊥轴于C,过B作BD⊥轴于D.
由 = 1 \* GB3 ①及已知有A(,),
B( 1,2),OM=ON=1
∴,
∴,
∴. 8分
(2)成立,9分
= 1 \* GB3 ①当,△ABN是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
∴. 10分
= 2 \* GB3 ②当,根据题意得:OM=ON=,设、B.
如图,过A作AE⊥轴于E,过B作BF⊥轴于F.
由题意可知:,即
∴
∵
=
∴,
∴Rt△AEN∽Rt△BFN,∴.
…………………………………14分
26.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 DF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
(1)如图1,若CE=CF,求证:DE=DF;
(2)如图2,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思路分析:(1)根据“SAS”证明△DCE≌△DCF即可;(2)①通过证明△CDF∽△CED可得到CD,CE,CF之间的关系,由“CD=AB”进而得到AB,CE,CF之间的关系;②通过证明△CEN∽△GDN求得GN,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N的长度.
解:(1)证明:∵∠ACB=90°,AC=BC,AD=BD,
∴∠BCD=∠ACD=45°,∠BCE=∠ACF=90°.
∴∠DCE=∠DCF=135°.
又∵CE=CF,CD=CD,∴△DCE≌△DCF.
∴DE=DF.
(2)解:①∵∠DCF=∠DCE=135°,∴∠CDF+∠F=180°-45°=135°.
又∵∠CDF+∠CDE=45°,∴∠F=∠CDE.
∴△CDF∽△CED,∴,即CD2=CE·CF.
∵∠ACB=90°,AC=BC,AD=BD,∴CD=AB.
∴AB2=4CE·CF.
②如图,过点D作DG⊥BC于G,则∠DGN=∠ECN=90°,CG=DG.
当CE=4,CF=2时,由CD2=CE·CF,得CD=2.
∴在Rt△DCG中,CG=DG=CD·sin∠DCG=2×sin45°=2.
∵∠ECN=∠DGN,∠ENC=∠DNG,∴△CEN∽△GDN.
∴,∴GN=CG=.
∴DN=.
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4: 这是一份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4,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26: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26,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