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编写是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大概念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重要概念“5.4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次位概念“5.4.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5.4.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内容要求。这些概念的达成是学生理解“人体各系统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其他概念的有力支撑。
在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中,安排了四个探究过程,即:“一探:肾脏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二探:尿的形成过程”,设置了一个小组活动——模型构建;“三探:泌尿系统的组成”,设置了一个学生活动——拼图游戏;“四探:尿的排出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成学习目标,并进一步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培养核心素养。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除了注重引领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外,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目的是对学生的体验感知结果进行矫正,并引领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体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资料分析,结合已有的知识,说出尿液和血液等成分的区别。
2.通过模拟实验,阐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
3.通过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通过实物观察、模型制作、数据分析,提升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5.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通过资料分析、合作探究、模型建构、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各个学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提升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身边实例“尿毒症”入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呈现知识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渗透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层层递进,自主构建重要概念。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出发,选择适合的方式,既有老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分步达标,并浸润生命观念教育。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
备
视频、猪肾、显微镜、制作模型材料等。
收集有关尿毒症、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
情
境
导
入
出示实例
出示水滴筹“尿毒症求助信息”
提出问题:尿毒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积极思考,谈想法。
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是肾脏出现问题,尿液不能排出,人体内堆积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以此说明肾脏出现问题,健康就受到影响,所以这节课先来研究肾脏。
探
究
之
旅
学以
致用
探究一:
肾脏
A:
宏观探究
B:
微观揭秘
活动一:观察猪肾
看一看实物猪肾的颜色和形态、闻一闻猪肾的味道,摸一摸自己肾脏的位置。
辨认与肾脏相连的管道;
讨论与肾脏相连的这三条管道里分别流什么液体?流入肾脏的是什么管道?流出肾脏的是什么管道?
活动二:观察肾单位
用解剖刀将肾纵剖,观察内部结构;
用镊子取一部分内部结构制成临时装片,放显微镜下观察。
2.结合肾单位示意图,完成报告单
①在肾单位示意图上的指示线右侧标注名称。
②每个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
③肾小球是_____,由_____分出的许多_____相互缠绕而成,最终汇集成_____;肾小囊套在_____外面,下接_____;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_____。
④_____和_____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合称肾小体。
3.进一步追问:肾单位的结构有何
特殊之处?
4.数据分析
主要成分
肾小球中
肾小囊中
肾小管中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活动三:模拟实验
用“漏勺—肾小球膜、漏斗—肾小囊、血细胞—花生、大分子蛋白质—黄豆、
葡萄糖—大米、无机盐—小米、尿素—砂砾”来模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引导边模拟实验边思考:
“筛下去”的过程中,哪些成分能筛下去、哪些成分不能被筛下去?
捡回来”的过程中,被捡回来什么物质?
“筛下去”、“捡回来”分别代表什么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实物,能说出蚕豆形、红褐色、有尿味,并进一步思考呈现红褐色、有尿味的原因。
观察讨论与肾脏相连的这三条管道里分别流什么液体?流入肾脏的是什么管道?流出肾脏的是什么管道?
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肾单位。
根据观察和课本插图,完成报告单。
说出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进一步猜想:肾小球毛细血管没有进行物质交换,它发挥了什么作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交换了什么成分?
根据数据,分析如下问题: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腔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②肾小囊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何作用?
③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按要求进行模拟实验
观察“筛下去”和不能被筛下去的成分,说出是血液中的什么成分;“筛下去”代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捡回来”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通过观察,了解到流入肾脏的是肾动脉,流出肾脏的是肾静脉、输尿管,从而得出“尿液来自血液”的结论。
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能看出有两处毛细血管网。(肾小球两端连的都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说明没有发生物质交换;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一端是出球小动脉,一端是肾静脉,血液成分变化,说明发生了物质交换。)
数据背后有真相,通过比较血液和原尿,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功能,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利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肾小球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分离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外显,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的概念。
探究二:
尿的
形成
探究三:
泌尿系统的
组成
活动1.动态演示“筛”和“捡”的过程
利用动态图进一步演示“筛”和“捡”的过程。
活动2.不同部位液体成分比较
注意比较血液、原尿、尿液的区别,对于尿的形成过程共同总结梳理。
活动3.制作肾单位模型
根据自身对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自制肾单位模型:
a.小组合作:尝试用利用线团、橡皮泥等物品自制简易肾单位模型。
b.小组交流:根据自制模型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c.小组讨论:肾单位中血液流经、尿液形成的路线。
拼图活动:利用信封中的材料完成泌尿系统的拼图活动。
要求:
1.认识泌尿系统各器官,并尝试说说其功能。
2.对照拼图,指出哪个器官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结合动态演示,认识到“筛”就是过滤作用,起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形成的滤液在肾小囊中,称为原尿;“捡”就是重吸收作用,起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管,重吸收后的液体在肾小管中,称为尿液。
梳理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进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1.利用材料制作肾单位模型,辨认各部分结构;
2.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3.指一指血液流经路线、尿液形成的路线。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拼图活动,并进行展示;对照拼图,指出哪个器官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让知识联系生活,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利用成分的差异判断血液、原尿和尿液,并分析引起三者成分差异的原因。
利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外显,从而突破重难点,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拼图的形式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泌尿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四:
尿的排出
1.尿的排出路径:
引导通过拼图活动,能够说出尿的排出路径。
进一步设疑:a.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什么?
b.脊髓横断的病人为何会尿失禁?
排尿的意义:
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概括。
教师提示:排尿排出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是代谢废物,排尿是排泄的一种方式,并且是最主要的排泄方式。代谢废物除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外,还有二氧化碳。
知识应用:解读尿常规化验单
出示尿常规异常的化验单,引导分析:
①以上尿常规化验单中不正常的表现是什么?病因是什么?
②若尿常规化验单中含大量的葡萄糖,病因可能是什么?
通过完成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拼图活动,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尿的排出路径。
小组讨论,解答疑问
结合自身情况,说说排尿的意义
学以致用,根据所需知识解读尿常规化验单,分析数据出现异常的原因。
通过解疑,使学生认识到尿的排出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过总结排尿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数据背后有真相,通过分析,学以致用。
制定方案
保护肾脏
1.联系开头提到的我校患尿毒症的学生,根据病因,结合所学内容,怎么减轻症状呢?
2.通过身边人的真实案例,交流讨论如何保护肾脏,关注泌尿系统的生保健。
根据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原理体外净化血液,即血液透析。但血液透析不能根治,最好的办法是肾移植,但是肾源有限。
了解血液透析原理:血液透析也称之为人工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利用半透膜原理,将血液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联系生活及自身情况,交流总结保护肾脏及泌尿系统的注意事项:
①适量饮水
②及时排尿
③饮食清淡
④合理用药
⑤定期体检
⑥坚持运动……
通过课前收集的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以及所学内容,帮求助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身边人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意识到泌尿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关注泌尿系统的生保健,交流讨论如何保护肾脏。
总
结
归
纳
盘
点
收
获
,
课
堂
留
白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上自己所学。
引导说出课程中对于知识获得的收获,形成知识结构。
总结本节课上所学,
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继续探究的思想,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116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分配 1 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