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桦》(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456702/0-1709778154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白桦》(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456702/0-1709778154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课题:11白桦(2)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 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白林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四个诗节,整体意境宁静优美。第一节和第二节描绘了窗前的那一棵白桦树,从“一身雪花”的全量到“毛草岸的枝头”的特写,诗人用极具形象感的文字,写出了雪中白样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第三节和第四节将这棵白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其“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更品挺拔高洁。 “灿灿的金峰” “姗姗来迟的朝霞”,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株树独特的美感,雪花“闪着晶亮”,树枝也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雪绣的花边" “清白的流苏”描绘出了被白雪覆盖的白桦树的颜色与姿态, “朦胧的寂静” “灿灿的金" "姗姗来迟的朝霞”描绘了周围的环境, “晶亮的,花” “白雪皑皑的树校” “很色的光华”则描绘出了白排树在环境作用下的色泽变化,一连串词语的运用,刻画出白彬挺拔、高洁的形象,同时增强了诗歌整体语言的节奏感。
这首诗歌以“桦、花、洒、画、霞、华”等字人尚,对应的句子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削律感。有些现代诗是完全自由的,但也有些现代诗是讲究的律的,这首诗就是代表之一。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主体是一棵白桦树。图中的这棵白桦高大挺拔,披了一身雪花,被积雪覆盖的枝头似串中花穗。这幅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桦的形象。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初识白桦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步:互学要求
②生交流。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现代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感染人、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就必须拉近学生与诗歌作品的距离,让学生尽可能熟悉作品的意象。本板块导入活泼轻快的、具有相同意象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又展示了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诗歌中的画面。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初触白桦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第二步:互学要求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第三步:展学要求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经过反复朗读,使初读目标得以落实,为下一阶段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主问题2预设答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白林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四个诗节,整体意境宁静优美。第一节和第二节描绘了窗前的那一棵白桦树,从“一身雪花”的全量到“毛草岸的枝头”的特写,诗人用极具形象感的文字,写出了雪中白样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第三节和第四节将这棵白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其“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更品挺拔高洁。 “灿灿的金峰” “姗姗来迟的朝霞”,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株树独特的美感,雪花“闪着晶亮”,树枝也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雪绣的花边" “清白的流苏”描绘出了被白雪覆盖的白桦树的颜色与姿态, “朦胧的寂静” “灿灿的金" "姗姗来迟的朝霞”描绘了周围的环境, “晶亮的,花” “白雪皑皑的树校” “很色的光华”则描绘出了白排树在环境作用下的色泽变化,一连串词语的运用,刻画出白彬挺拔、高洁的形象,同时增强了诗歌整体语言的节奏感。
这首诗歌以“桦、花、洒、画、霞、华”等字人尚,对应的句子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削律感。有些现代诗是完全自由的,但也有些现代诗是讲究的律的,这首诗就是代表之一。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主体是一棵白桦树。图中的这棵白桦高大挺拔,披了一身雪花,被积雪覆盖的枝头似串中花穗。这幅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桦的形象。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第二步:互学要求
⑤生交流。
第三步:展学要求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诗歌每一小节的意思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研读赏韵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第二步:互学要求
生交流读后感受。
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因此,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探究发现不同诗歌间的关联,是品赏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
主问题3预设答案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