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制碱”(6)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制碱”(6) 教案,共6页。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是科学探究类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程度,也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类题的难度系数较大。我所带学生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思路不清,常见物质的性质不熟悉,所以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存在碰运气现象,对于多个反应混合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就更差了。所以,我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应用常见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理清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思路,进而总结出探究方法,最后利用习题来巩固这些方法,同时也学习了科学探究题的审题、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应用Na2CO3、BaCl2等常见盐性质的过程中构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思维模型,进而掌握溶质成分的探究类题目的审题、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的帮助。 三、教学重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多个反应进行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 六、 教学用具:PPt课件、多媒体 七、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写)Na2CO3+BaCl2=BaCO3↓+2NaCl2、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二找)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猜想溶质成分(三猜)①NaCl (恰好完全反应)②NaCl、Na2CO3 (碳酸钠有剩余)③NaCl、BaCl2 (氯化钡有剩余)④NaCl、BaCl2、Na2CO3 (×)若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则反应会继续进行,直到其中一种反应物消耗完。4、分析猜想,确定溶质成分。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有,再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确定其是否存在。 (四定)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为线索,逐步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总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讲解练习题时,通过详细的板书及讲解过程,成功的突破了“多个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这一难点,同时这些练习题的讲解,又一次起到了为学生整理思路,巩固新知的作用。 根据教学效果及我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讲解难点时,教师的的板书应该详细、清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导课:科学探究题是陕西中考化学科目中的必考题,在这一题型中,有一类题目就是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究竟是什么?如何来确定溶质的成分?这类题应该怎么完成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听讲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课题新课教学(PPt展示)问题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你能用什么方法将其区分呢?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聆听、补充并点评)(1)分别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有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2)分别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3)分别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钡溶液;(4)分别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事业,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钡溶液。复习Na2CO3、BaCl2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PPt展示)问题2: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所得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思考交流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3种情况;(1)氯化钠;(2)氯化钠、碳酸钠;(3)氯化钠、氯化钡呼应课题,进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PPt展示)问题3:你能总结出: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步骤吗? 思考交流后一名学生回答。1、读题,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写) 2、找出产物和反应物 (二找) 3、判断各物质的溶解性,猜想溶质成分(溶质不含难溶性物质) (三猜) ①只含有生成物 ②含生成物和一种反应物 ③含生成物和另一种反应物 利用问题整理学生思路,使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进行方法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PPt展示)问题4:溶质成分能否是生成物和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集体回答:不能,因为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就会继续反应直到其中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 复习酸碱盐的共存问题,排除学生因共存问题掌握不好而提出的错误猜想。(PPt展示)练习1:1、过量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 2、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 完成习题后与答案对照巩固新知问题5:刚才的两道题都是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质成分的猜想,为什么答案却不一样?答案中为什么没有铁?学生举手发言;因为第一道题目中说的是过量的铁粉,所以盐酸一定反应完了;而第二道题目中并没有说盐酸和铁粉的量是什么关系,所以答案要分两种情况。又因为铁是固态物质,所以不可能是该溶液中的溶质。提醒学生,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一定要关注反应物的量和状态。(PPt展示)问题6:如何来确定废液中的溶质到底是什么? (以问题3的猜想为例)学生举手发言:学生1: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若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氯化钠。学生2: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氯化钡,则另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若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氯化钠。复习碳酸钠和氯化钡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7:同学们在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时,虽然选择的试剂和方法不同,但共同的地方却是都没有检测溶液中的氯化钠,检测的都是碳酸钠或氯化钡,这是为什么呢?集体回答:因为氯化钠是生成物,且易溶于水,所以溶液中一定会有它。而碳酸钠和氯化钡因为是反应物,可能会有一者剩余,所以需根据他们的性质进行检验。总结确定溶质成分的方法板书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方法:一写、二找、三猜、四定。做好笔记提炼知识,便于学生掌握(PPt展示)练习2: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 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1) ,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与讨论2】实验结束,先将甲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然后将乙试管中的废液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由该现象可知:甲、乙试管废液中的溶质分别为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的废液最终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钠;猜想(2):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猜想(3)【活动与探究】取少量废液缸中的废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 观察到 , , 则猜想3成立。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废液?(4) 1、独立完成练习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争取攻克还未解决的问题。2、回答第一空和第二空,板书方程式。3、回答﹝观察与讨论﹞和﹝提出问题﹞巩固新知评价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观察与讨论﹞和﹝提出问题﹞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突破难点,讲授解题方法小结(PPt展示)问题8: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本节课知识1.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确定方法——“一写二找三猜四定”; 2、Na2CO3、BaCl2等常见盐的检验方法 3、“溶质成分的探究”类题目的审题、解题方法,4、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对反应产生的废液进行化学处理,增强环保意识。 总结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