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第二课时 溶解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第二课时 溶解度教案,共10页。
第二节 海水“晒盐”本节分为海水“晒盐”、溶解度和粗盐提纯三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天地”、一个“实验探究”和三个“多识一点”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理解“结晶”的概念。知道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使用曲线图,会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2)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立自强的信心。(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准备】设备:多媒体仪器药品、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一、导入新课海水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学习了用蒸馏法获得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那么海水中盐类物质,你最想知道哪种物质的提取呢?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激烈抢答回顾复习)出示一系列题目,学生分为红蓝两个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加十分。1.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吗?3.要确定某物质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请说出三种方法,把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5.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板书课题】第二节 海水晒盐活动2 探究海水晒盐的过程【投影】《海水晒盐》【思考】1.海水中的盐从哪里来?为什么海水不直接晒干得到食盐?2.传统海水晒盐采取什么生产方法?过程是怎样的?3.海水在蒸发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结晶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点拨】1.来源:来自于陆地,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洋,水分蒸发,盐分留下富集而成。2.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3.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①储水池的作用——沉降泥沙;②风吹日晒——有利于水分的蒸发;③结晶、母液(苦囱)。【过渡】海水中水完全蒸干时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吗?还是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蒸发水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呢?“一定程度”的大致含义是什么呢?要想解决问题,需进行如下探究。【思考】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演示】取不饱和食盐水少许,放在玻璃片上烘烤(或用电吹风吹热风),观察现象。【点拨】玻璃片上出现白色固体。上述过程中通过加热蒸发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见,在自然条件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有利于大片海滩上海水蒸发。【赏图】部分晶体的图片。课本P36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小结板书】1.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2.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母液是饱和溶液。3.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活动3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过渡】蔗糖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物质,联想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这两种物质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事实上,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都有一个溶解限量,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又怎样科学地表示这种溶解限量呢?【板书】二、溶解度【启发】刚才从我们的生活中提出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这样的问题。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根据你的已有知识大胆猜想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我的猜想】溶质的种类、温度、水的量【实验设计】(投影探究要求,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填写实验记录。)1.探究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实验结论:同一物质在不同种类的溶剂中溶解量不同。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实验步骤:在常温下在试管里盛5mL蒸馏水,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且有硝酸钾晶体存在,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晶体溶解了。实验结论:在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加;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减少。【归纳板书】1.影响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活动4 认识溶解度【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还受温度和水的量的影响。那如果我想比较一下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到底谁溶的更多一些谁溶的较少一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共同的标准?化学上我们就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投影并板书】2.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讲解】刚才同学已经基本把溶解度这个名词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了,溶解度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这一定量的溶剂我们就规定相同就可以了,10g也行,20g也行,化学上为了统一地把它表示出来,规定的都是100g的溶剂,而溶剂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水,所以说就是在100g的水中,要达到饱和状态,这时候所溶解的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这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了这个溶解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比较出来在哪一个温度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一些,所以溶解度是用来定量的表示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强调】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某种溶剂中;③饱和状态;④溶解的溶质质量。【概念再探】(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投影】请你来填空,看看你对溶解度是否理解了?【投影】请你来找茬,看看缺什么(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板书】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讲解】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本性,又取决于它与溶剂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中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阅读】阅读教材P39,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不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板书】4.气体溶解度【讲解】气体溶解度: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阅读】阅读教材P38“多识一点”,回答:(1)理解气体溶解度应注意哪些问题?(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强调】注意:①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一定压强、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无单位。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活动5 初识溶解度曲线【引入】我们已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板书】5.认识溶解度曲线【投影】课本上39页溶解度曲线图 【设问】课本上39页的曲线就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那么通过这条曲线,你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讲解】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阅读】课本P39表图。查找: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0.094g。仔细观察上图,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3)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4)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1)三线: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2)四点: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饱和状态);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相同;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部分固体剩余;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三、典例剖析例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解析】(1)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2)由于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乙的甲。【答案】(1)30 (2)20 (3)降温结晶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应该知道:1.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2.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的初步应用。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2.课本P42“挑战自我”第1、2题。3.预习课本P40-41。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溶解度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2.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母液是饱和溶液。3.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二、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4.气体溶解度5.认识溶解度曲线本节课以了解“溶解度”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溶解度“四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另外教师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教师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很好演绎了“组织者”、“参与者”、“首席”的角色。
第二节 海水“晒盐”本节分为海水“晒盐”、溶解度和粗盐提纯三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天地”、一个“实验探究”和三个“多识一点”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理解“结晶”的概念。知道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使用曲线图,会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2)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立自强的信心。(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准备】设备:多媒体仪器药品、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一、导入新课海水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学习了用蒸馏法获得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那么海水中盐类物质,你最想知道哪种物质的提取呢?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激烈抢答回顾复习)出示一系列题目,学生分为红蓝两个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加十分。1.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吗?3.要确定某物质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请说出三种方法,把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5.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板书课题】第二节 海水晒盐活动2 探究海水晒盐的过程【投影】《海水晒盐》【思考】1.海水中的盐从哪里来?为什么海水不直接晒干得到食盐?2.传统海水晒盐采取什么生产方法?过程是怎样的?3.海水在蒸发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结晶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点拨】1.来源:来自于陆地,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洋,水分蒸发,盐分留下富集而成。2.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3.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①储水池的作用——沉降泥沙;②风吹日晒——有利于水分的蒸发;③结晶、母液(苦囱)。【过渡】海水中水完全蒸干时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吗?还是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蒸发水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呢?“一定程度”的大致含义是什么呢?要想解决问题,需进行如下探究。【思考】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演示】取不饱和食盐水少许,放在玻璃片上烘烤(或用电吹风吹热风),观察现象。【点拨】玻璃片上出现白色固体。上述过程中通过加热蒸发使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见,在自然条件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有利于大片海滩上海水蒸发。【赏图】部分晶体的图片。课本P36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小结板书】1.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2.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母液是饱和溶液。3.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活动3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过渡】蔗糖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物质,联想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这两种物质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事实上,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都有一个溶解限量,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又怎样科学地表示这种溶解限量呢?【板书】二、溶解度【启发】刚才从我们的生活中提出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这样的问题。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根据你的已有知识大胆猜想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我的猜想】溶质的种类、温度、水的量【实验设计】(投影探究要求,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填写实验记录。)1.探究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实验结论:同一物质在不同种类的溶剂中溶解量不同。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实验步骤:在常温下在试管里盛5mL蒸馏水,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且有硝酸钾晶体存在,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晶体溶解了。实验结论:在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加;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减少。【归纳板书】1.影响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活动4 认识溶解度【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还受温度和水的量的影响。那如果我想比较一下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到底谁溶的更多一些谁溶的较少一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共同的标准?化学上我们就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投影并板书】2.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讲解】刚才同学已经基本把溶解度这个名词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了,溶解度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这一定量的溶剂我们就规定相同就可以了,10g也行,20g也行,化学上为了统一地把它表示出来,规定的都是100g的溶剂,而溶剂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水,所以说就是在100g的水中,要达到饱和状态,这时候所溶解的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这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了这个溶解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比较出来在哪一个温度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一些,所以溶解度是用来定量的表示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强调】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某种溶剂中;③饱和状态;④溶解的溶质质量。【概念再探】(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投影】请你来填空,看看你对溶解度是否理解了?【投影】请你来找茬,看看缺什么(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板书】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讲解】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本性,又取决于它与溶剂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中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阅读】阅读教材P39,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不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板书】4.气体溶解度【讲解】气体溶解度: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阅读】阅读教材P38“多识一点”,回答:(1)理解气体溶解度应注意哪些问题?(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强调】注意:①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一定压强、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无单位。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活动5 初识溶解度曲线【引入】我们已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板书】5.认识溶解度曲线【投影】课本上39页溶解度曲线图 【设问】课本上39页的曲线就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那么通过这条曲线,你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讲解】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阅读】课本P39表图。查找: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0.094g。仔细观察上图,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3)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4)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1)三线: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2)四点: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饱和状态);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相同;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部分固体剩余;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三、典例剖析例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解析】(1)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2)由于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乙的甲。【答案】(1)30 (2)20 (3)降温结晶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应该知道:1.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2.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的初步应用。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2.课本P42“挑战自我”第1、2题。3.预习课本P40-41。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溶解度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2.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母液是饱和溶液。3.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二、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4.气体溶解度5.认识溶解度曲线本节课以了解“溶解度”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溶解度“四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另外教师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教师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很好演绎了“组织者”、“参与者”、“首席”的角色。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