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制碱”(2) 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制碱”(2) 教案,共3页。
《纯碱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设计 2019年6月课题纯碱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课时执教者解读课标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2、通过分析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更好的让学生从微观去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构成解读学生本节授课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经历,具备了一定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只停留在表面,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即本质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加强训练解读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中第三节《海水“制碱”》纯碱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它是氨碱法制纯碱的延续,是初中常见化学物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和用途相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再探讨,并从中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桥梁再一次探讨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用途和物理性质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并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回顾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对媒体教学实现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学分组实验让学生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微粒观教学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用微观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读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验为主的引导探究并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比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借助对媒体教学讲授微观实质课前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采用边讲边练巩固知识的掌握及考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预习 2、记笔记 3、小组实验 4、小组讨论 5、模仿6、结合课堂练习巩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三、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四、课堂练习和测试复习联合制碱法的过程,从中总结出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以课本和导学案为导向,分组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并总结出盐的一般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与酸的反应3、与碱的反应4、与盐的反应5、与金属的反应(第九单元)同时总结出检验CO32-的方法。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和所有的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呢?需要什么条件呢?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接着继续提问:为什么只有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呢?如何用微观来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啊?引导并评价学生的答案语言引导学生回忆,简单梳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不易分解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引导学生回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举例并借助多媒体动画讲解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忆 书写化学方程式分组实验:一名学生实验,其余记录,其中一名为发言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和化学方程式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模仿用语言说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做好上课导入和衔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借助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树立学生的微粒观,懂得从微观的层面去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原理和现象学以致用板书设计纯碱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一、小苏打 NaHCO3△ HCl + NaHCO3 = NaCl + H2O + CO2↑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二、纯碱 Na2CO31、与酸反应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2、与碱反应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3、与盐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来突破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盐的化学通性。以此来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再通过分析微观反应过程来突破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这一难点。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结合实际例子来对碳酸钠化学性质来进行应用。由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这一难点拓展出来的离子共存问题,物质的鉴别和除杂问题,以及与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实验探究题还没有做深入的探究。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后作业或下节课将会在课堂上加以补充。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