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旅游概论(高教第2版)第一章 旅游概述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课 题
项目一 旅游概述
旅游的产生、定义和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授课班级
中职一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旅游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学习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从而对旅游工作有初步认识,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口升学考试中也占有着较大的比重。
学情分析
虽然部分同学可能参与过旅游活动,对旅游的现象、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旅游专业知识,对《旅游概论》的专业知识非常陌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难点:旅游、旅行、游览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学生网络搜索有关“三次社会大分工”,登录网站学习微课。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等。
教学媒体
教学一体机、PPT课件、微课、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创设问题:
影视演员赵丽颖说:完美的旅程应该是你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和陌生人聊天结交新的朋友去融入当地,感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然后对于自身有着一些正面的改变或者影响,就像是肉眼可见的成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旅游是人民对远方美丽风景的向往,对异地美好生活的体验,是以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为前提的。
请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谈一谈你对旅游的认识,旅游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旅游的特征。
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我们该怎样认识旅游这一现象呢?下面我们以具体的旅游活动为例来分析一下。这个青海大玩家是一个旅行社的真实产品,客人报名参加青海大玩家旅游团,可以去领略青海湖、塔尔寺、金银滩草原的美景,可以在互助彩虹俱乐部体验土族民族风情。
首先我们看到客人的旅游活动是发生在青海的,没有在客人的居住地。这说明旅游是一种地理现象,有异地性特点。所以说旅游是以旅行为前提的,客人需要借助火车、飞机、汽车这些交通工具实现空间移动。
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
旅游是一种消遣享受的生活方式。
旅游是一种审美的文化活动。
师生归纳总结旅游的定义和特征: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这个概念体现了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这里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含着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等多种内涵,使旅游与具有功利目的的一般旅行或其他社会活动相区别。
所以,这就体现了旅游的第一个特征——非功利性。也就是说,参与旅游活动的客人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
本定义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以区别于在常住地的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这就体现了旅游的第二个特征——异地性
定义中提到的非定居性体现旅游的第三个特征——暂时性。非定居性,说的是游客参与旅游活动,从常住地到目的地,游览结束后又回到常住地,而不是留在目的地定居。
定义中提到的旅游的目的是游览,体现了旅游的第四个特征——休闲娱乐性。在旅游活动中,观光、游览、摄影、体育运动、观看表演、欣赏音乐、人际交往、观赏花卉……几乎都是休闲行为; 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既能使旅游者得到放松,恢复体力,增进健康,又能愉悦身心,增长知识,更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所以参与性、刺激性强的娱乐活动更被旅游者看好。
学生借助实际的旅游产品,分析总结旅游的特征,归纳旅游的定义。
通过学生对实际旅游产品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旅游现象的理解。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教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
同学们,小明暑假从旅行社报名,参加了《游走云南》旅游团,小明乘坐国航航班到达昆明,开启了为期6天的云南之旅。在这六天当中,他游览了“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寻访了充满魅力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乘船饱览了洱海的风光,乘坐敞篷甲壳虫环游洱海+旅拍,欣赏了“游走之夜”民谣歌手驻唱,参与了啤酒party;乘坐冰川大索道领略了玉龙雪山魅力,体验了民族换装感悟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云南,他品尝了具有云南各族风味的地道美食撒尼鲜花宴、白族海稍鱼、野生菌火锅、纳西火塘鸡。在丽江,他还观赏了云南特色的【印象丽江】,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铿锵汉子,来自16个乡下村庄的普通农民,500多个有着黝黑皮肤的非专业演员,用他们原生的动作,用他们质朴的歌声,用他们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云南五星级温泉酒店、特色客栈等舒适的住宿环境让小明没有感到旅途的疲劳,云南的茶叶、鲜花饼、翡翠等琳琅满目的特色购物更让小明体验了购物的乐趣!
同学们,通过小明的这个案例,我们想一想,旅游活动中包含哪些内容?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出旅游包含的内容。
旅游是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内容的综合性活动。
通过对实际旅游产品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活动四: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
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生总结:
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
由此可见,只有旅游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活动五: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
从旅游产生的角度,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旅游是如何产生的?
师生总结:
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旅游源自旅行
三次社会大分工促使旅行观念产生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种子
“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小组合作讨论,认识到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旅游产生的条件的理解。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练习法:把项目一的知识点,编成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的形式加以练习。
学生反复做各种习题
帮助学生记忆、保持、再认和回忆,并巩固考纲考点的基本内容,掌握的准确率争取达到80%以上。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作业布置见练习题。
板书设计
项目一 旅游概述
任务一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1.旅游的定义和特征
2.旅游的内容
3.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任务二 旅游的产生
1.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2.旅游源自旅行
三次社会大分工促使旅行观念产生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种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微课、实际旅游行业案例的使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中职专业课第五章 旅游市场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业课<a href="/zyk/tb_c40477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旅游市场优秀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旅游市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通用版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通用版<a href="/zyk/tb_c40477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获奖教案及反思</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购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旅游概论(高教第2版)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通用版旅游概论(高教第2版)<a href="/zyk/tb_c40477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公开课教学设计</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旅游业的构成,旅游饭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