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展开本课围绕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特点进行。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2.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归纳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3.说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自学案》知识清单的填写。(DO1/DO2/DO3/DO4)
2.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一,完成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DO2)
3.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二,知道宋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DO3)
4. 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三,知道宋朝政策的特点是重文轻武及影响。(DO4)
【资源与学法建议】
本课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以下特点:1、立足本学校的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2、将视频、图片、诗歌等历史史料引入课堂,力求使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3、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发挥史学的育人作用,力求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立德树人。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填写《自学案》知识清单。(DO1/DO2/DO3/DO4)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自学案》核心知识,明确课前学习任务,同时为课上教学任务的完成做铺垫。
课中学习:
学习目标一:
导入环节: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设计说明: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课堂活动(一):
1、回顾知识
从安史之乱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到北宋的建立,历史的发展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的历史发展的要求。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DO1)(DO2)
学生回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及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能提取的信息。
设计说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二:
课堂活动(二):
1、背景
展示宋太祖和赵普议事图,配上对话,师向学生提问: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什么建议?
2、措施
①军事上:
师: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②政治上:
师: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在地方,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③经济上:
师:在经济方面赵匡胤又采取了哪些强化措施?(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DO1)(DO3)
3、影响
师:宋朝通过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强化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DO1)(DO3)
学生回答: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控制兵权)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学生:皇权大大加强
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及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能提取的信息。
设计说明: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目标三:
课堂活动(三):
1、措施:
师: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几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再提问: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对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2、评价(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DO1)(DO4)
学生回答:
重用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
设计说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检测与作业】
1.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
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
A. 实行养兵政策
B.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4. 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A. 派文臣做地方知州
B. 设置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削弱相权
5. 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
A. 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B. 废除丞相
C. 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 把宰相一分为三
7.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刘邦
B. 李渊
C. 赵匡胤
D. 杨坚
8. 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 外戚夺权
B. 权臣代政
C. 武将兵变
D. 君主禅位
9.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 北方
B. 全国
C. 西南和西北地区
D. 中原和南方地区
10. 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武夫悍将……有其甲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学后反思】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2541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及答案,共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免费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免费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