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2020年浙江温州)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内外相制”,北宋用一半的兵力驻守京师,可以推断出描述的是加强对兵权的控制,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北宋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削弱武将权力,并未导致武将专权,排除A项;北宋用一半的兵力驻守京师,加强对兵权的控制,并未体现分割宰相权力,排除B项;北宋用一半的兵力驻守京师,加强对兵权的控制,并未体现提高了文官地位,排除C项。
2.(2020年内蒙古通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2020年湖南郴州)2020 年复学后出现在校园中的“一米帽”(左下图),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宋朝的官帽(右下图)宋朝出现这种特定服饰是( )
A.为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
B.服饰结构发展夸张化、威仪化的结果
C.为了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身份
D.宋朝官员为了防疫需要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A
【解析】宋太祖赵匡胤发明了宋朝官帽“长翅帽”,其原因是宋太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2020年四川乐山)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下图中( )
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轴可知,①处对应朝代的起止时间为960—127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1276年,元灭南宋。因此,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宋朝,故选C项;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建立,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清朝是1636年建立,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
5.(2020年湖北天门、潜江等地)宋初大将曹翰写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
A.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 B.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
C.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D.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知,依据材料“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可知,宋初大将曹翰发出这样的感慨,源于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即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的政策,C符合题意;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D排除。
6.(2020年贵州黔西南州)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7.(2020年广东省仿真模拟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D
【解析】“陈桥驿披旒冕”指的是陈桥兵变,“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杯酒释兵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事件均与宋太祖有关,故选D项。
8.(2019年江苏兴化二模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宋代得以强化。为加强对地方知州的监督,北宋设立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司隶校尉 C.刺史 D.通判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御史大夫是从秦朝开始出现,在中央掌管监察的官职。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刺史是汉武帝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官职。所以,答案是D。
9.(2019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邵樊片3月月考卷)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外戚夺取政权
C.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大将发动兵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大将发动兵变。
10.(2019年江苏扬州江都区九历上期末卷年)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控制军权 B.强化君权
C.集中财权 D.杯酒释兵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在地方设转运使,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即集中财权,从而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基础,所以选C。
11.(2020年浙江宁波)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 秦国 | 西汉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
政治措施 |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 颁布“推恩令” |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 废丞相、 设内阁 | 设军机处 |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融合
【答案】A
【解析】前221年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把王国再次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管理,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而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明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因此表格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2.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的差役。后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由州县出钱募人应役。这属于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 方田均税法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实施后带来的影响,故B项正确; A.青苗法是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与题意不符,排除; C.募役法是百姓可以出钱代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方田均税法是重新清丈土地,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B
13.王安石变法颁行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军队战斗力问题
B.政府财政收人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是在富国的目的下颁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是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这些措施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
B.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
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
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前后地主向政府缴纳的地税由少变多,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故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没有提高赋税征收标准,也没有向地主勒索,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的分配,故D项排除。
15.保甲法规定:政府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人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对这一项变法措施理解错误的是( )
A.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B.增加了财政收人,缓和了阶级矛盾
C.有利于增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D.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保甲法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材料“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人军队作战”可以看出保甲法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属于强兵措施,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保甲法,排除。故选: C。
二、材料题
16.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评价的是北宋的开国皇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化集权削兵权】
材料一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
(2) “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重文轻武社会安】
材料三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
【答案】
(1)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
(2)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3)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重文轻武政策。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中“陈桥驿披旗冕’”,指的是: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材料一“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杯酒释兵权。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还采取的措施是: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 政策。驻军一半京师,半各地
(3)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就是: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并在各州府设置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与之相互牵制。
(4)本题考查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说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梳理,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