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吉林专版2024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训练题(45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点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 )死 槽( )枥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才美不外见(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能eq \b\lc\{(\a\vs4\al\c1(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2)策eq \b\lc\{(\a\vs4\al\c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3)而eq \b\lc\{(\a\vs4\al\c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同“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同“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同“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C.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列各句加点的“其”属于哪种用法,将选项填入括号内。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6.(1)《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杂说》。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的感想,写法灵活,与现代的杂文相似。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古文《________________》就属于这一文体。
7.默写填空。
(1)《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2)《马说》中交代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3)《马说》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
(4)《马说》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想到《马说》中的句子:千里马常有,。
(6)《马说》中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曰:“天下无马!”
23 马 说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1. pián cá sì yé xiàn
2. (1)(和普通马)一同死 (2)有时
(3)等同,一样 (4)面对
3. (1)名词,才能 动词,能够 (2)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3)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4. (1)见 现 显露(或表现) (2)食 饲 喂 (3)祗 衹(只) 只、仅
5. (1)B (2)C (3)A (4)A (5)A
(6)A
6. (1)韩愈 退之 郡望昌黎 唐
(2)爱莲说
7. (1)其真无马邪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3)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而伯乐不常有
(6)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课堂检测,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精品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照要求默写句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