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5.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6.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7.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8.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9.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新课导入
(2分钟)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观察、思考、作出假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6分钟)
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呢?(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比较)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教材中蛔虫结构示意图。
提问:
(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得知识,寻找支持假设的证据。学生的亲身经历,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合理的编写和使用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浸制标本和模型。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还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
(15分钟)
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2.任务二:实验――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中的要求进行观察。
(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
(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提示: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
(3)步骤三: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
(4)思考:蚯蚓体表干燥会窒息死亡,如果将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如何呢?
提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通过思考与讨论,回答讨论题。
通过以上的观察、比较与分析,思考蛔虫和蚯蚓是不是属于同一动物类群?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问题转承,激发新的兴趣点,从已知引入未知。
通过实验,对活体蚯蚓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丰富了观察的手段。
通过生物外部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进而引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结构与生理功能特征的推测,多层面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等过程,得出蛔虫与蚯蚓不属于相同动物类群的结论。
这个阶段的组织教学比较有挑战性,教师应把握始终以任务引领、问题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5分钟)
3.任务三:“寻找小伙伴”。
给出钩虫、线虫和沙蚕、蛭的图片,根据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区分哪些是蛔虫的小伙伴,哪些是蚯蚓的小伙伴,并要求说明进行区分的依据。提示:及时进行记录。
观察并分析进行区分的最明显特征,归类、记录。
观察、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时,更多动物的加入,既呈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又延续了通过观察和比较,寻找支撑证据的意图,并为之后生物分类的内容进行铺垫。
(5分钟)
4.任务四:总结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简介活动三的四种动物,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提示及时进行记录。
倾听、记录、归纳、概括。
通过活动三的延续与补充,概括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提升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类群名称,从而完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这两个概念的构建。
构建生物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在大量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物学概念。
(6分钟)
5.任务五: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示关键词:健康、科学研究、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讨论、记录、交流。
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
蛔虫病属于传染病。
三、课堂小结
(1分钟)
这节课,同学们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动物学知识,概括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动物类群。
倾听、回忆。
突出知识主线。
动物名称
蛔虫、蛲虫、线虫等。
蚯蚓、沙蚕、水蛭等。
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所属类群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节 鱼类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流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节 鸟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八节 鸟类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6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