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文言文虚词(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展开①任重而道远(《论语》)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③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下列文言文句子中“而”的用法是什么?
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 “又”“并且” 或不译
判别小技巧:前后结构、词性一致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用法2: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然而”“却”“可是”“但是”
判别小技巧:前后语意发生转变
①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唐雎不辱使命》)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用法3: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 “然后”“就”“便”
判别小技巧:前一动作,后一动作。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苏轼《石钟山记》)
用法4: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②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 者而骄人则失其身。(《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用法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如果”
判别小技巧:而+谓语,(谓语+宾语)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用法6: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 “因此”“所以”
结果
判别小技巧:前原因,后结果。
前后结构一致,翻译为:又或不译
前后语意发生转变,翻译为:但是
前一动作后一动作,翻译为:然后,就
状语+而+谓语,翻译为:着,地
原因+而+结果,翻译为:因此
而+谓语,翻译为:如果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而”为哪一连词用法?
A.并列关系 B.转折关系 C.顺承关系 D.假设关系 E.修饰关系 F.因果关系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临溪而渔。(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刀兵盗贼水旱饥荒,又接连而起。(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9.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而”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
下列文言词汇分别是什么含义?
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2.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4.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随后风停了,天上乌云散去,一切都化为乌有,只剩下高楼一座,耸入云霄。
人一定是先自己敬重自己,然后别人才会敬重你;必然是自己先有不检点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会羞辱你。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们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从着一起。
古代的圣贤之人,之所以大大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善于把他所做的事情推广到别的事情上罢了。
①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②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用法:通假字,同“尔”。 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
判别小技巧: 后可能出现“翁”“母”,构成“而翁”“而母”。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而”是否为代词用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某所,而母立于兹。( )
翻译: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第二人称代词:同“尔”:你(们), 你(们)的 例如:而翁,而母
1.足肤皲裂而不知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3.聚室而谋曰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既而儿醒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含义
1.用 圈画出所有人名;2.用 画出时间、地点;3.用 画出官职名。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
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这篇文章大概讲述了与魏舒有关的哪几件事情?
一、阅读篇目并思考下列问题。
二、完成4道练习题。(限时10分钟)
1.下面标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愿毕矣 毕:完毕,结束B.常振其匮乏 振:振作C.于是自课 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D.素无清论者 素:向来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八年级(下)语文集体作业(一)】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A.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B.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C.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D.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舒幼年丧父,被外公宁家抚养成人,外祖母认为他长大后能成为尊贵之人。B.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C.太原王见魏舒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经常帮助他,可魏舒推辞不接受。D.魏舒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然后去参加考试,考中了。
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若参加考试没能考中,那责任在我,怎么可以虚假地窃取不参加考试换来的高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
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注释】①韦衣:皮衣。
宰相、三公等最高级官员的尊称。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②。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③。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注释】②察孝廉:上级认为某人在孝廉方面有所作为,则提拔任用。 ③襆被而出:用包袱包裹上被子就出来了。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翻译前要先把状语调换到谓语前!
①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薛谭学讴于秦青(《薛潭学讴》)
下列文言文句子中“于”的用法是什么?
用法1: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跟、与”等
判别小技巧:动词+于+人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③饯于郊衢(《薛潭学讴》)
用法2:引进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从、到”等
判别小技巧:动词+于+时间词、地点词、方位词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用法3: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可译为:“比”。
判别小技巧:形容词+于+名词
①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报任安书》)
用法4:引进行为的发出者,表被动,可译为“被”。
小心别和“介绍行为的对象”混淆啦!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劝学解》)
用法5:引进原因,可译为“因为”。
判别小技巧:结果+于+原因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于”为哪一介词用法?
A.引进对象 B.引进时间、地点 C.引进比较对象 D.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E.引进原因
1.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能谤讥于市朝( )4.欲有求于我也( )5.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6.苛政猛于虎( )7.而君幸于赵王( )
表示过渡,提出另一件事情
表紧接上事之后的结果或时间。多数情况译为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有时译为“因此”。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于是余有叹焉。
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对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第12讲 文言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第12讲 文言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文件包含第12讲文言文翻译pptx、第12讲文言文翻译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 文言文虚词(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第10讲 文言文虚词(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文件包含第10讲文言文虚词一pptx、第10讲文言文虚词一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第8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文件包含第8讲文言文词类活用二pptx、第8讲文言文词类活用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