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4 地表流水的力量教案
展开课题
地表流水的力量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地表流水的力量》是第二单元《地表的形态变化》第一课。教材设计以下几个活动环节:一是做模拟实验,研究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二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合理推测,判断流水在地表的流动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三是看图分析,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拓展与应用部分,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常见的地表形态。引导学生考察家乡地表形态,进一步在实践中认识地表形态特征。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流水对地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2)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是常见的地表形态。
科学思维: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流水对地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实践:
能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进行合理推测,依据实验现象,判断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会对地表形态产出的影响。
责任态度:
通过考察家乡的地表形态,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知道流水对地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
难点
考察家乡的地表形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产生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吗?
2、如何验证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1)流水会改变地表形态。因为流水会冲刷走河岸两边的一些泥沙,形成凹岸和凸岸。
(2)流水会改变地表形态。水流会把土壤中较轻的物质冲得比较远,而较重的物质会冲到比较近的地方。
模拟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导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模拟实验:降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实验工具
铲子、水壶、水
2、实验方法
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刷作用的情形。
3、注意事项
◆室外分组实验,做好堆土、喷洒、记录等分工合作。
◆土堆有陡坡和缓坡。
◆同样的喷水壶,装有同样多的水,从土堆顶部洒水。
◆洒水不要太猛,防止泥水迸溅。
4、实验现象
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现象,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6、讨论
当土堆受到不同的“降雨量”冲刷时,土堆的高度和周边堆积的情形有什么变化?
二、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自然界中,降水汇集成河流,流水在地表的流动会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
1、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展示教材图片。
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流速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
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很湍急。泥土大部分被流水冲走,水流经过的地方出现了浅沟。
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是最慢的。堆积大量从高处流下来的石子和泥沙。
河流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减小,水流没有上游湍急,相对缓慢。流水带走部分土壤,留有一些小石子。
总之,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2、流水对地表物质有哪些作用?
3、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如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等。
三、影响地表的其他力量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明确: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这四种作用,也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质产生的,例如流水、冰川、风力、海浪等。这四种作用,是互相联系的统一过程。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沉积作用则是搬运作用的结果。从侵蚀到沉积,以搬运作为纽带,联系在了一起。
四、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是常见的地表形态。它们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交流。
明确:
山地:山坡陡峻,山顶高耸,海拔较高
丘陵: 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海拔较低
盆地:四周较高,中间较低,整个地形像一个大盆
高原:边缘有峭壁,但顶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海拔较高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低平宽广,起伏不大
五、作业布置:
1、自己家乡的地表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的地表形态?
准备工具
室外实验操作
阅读注意事项
(1)土堆的高度降低
(2)陡坡上的土壤流失较多,缓坡上的土壤流失较少
下雨形成的河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土地受到侵蚀后,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1)降雨量越小,土堆高度削减越小,周围堆积物越少。
(2)降雨量越大,土堆高度削减越大,周围堆积物越多。
看图分析交流
侵蚀、搬运和堆积
海水、风、冰川
阅读资料交流
通过室外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分析实验现象知道降雨改变地表形态。
能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进行合理推测,依据实验现象,判断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会对地表形态产出的影响。
了解其他影响地表的力量
通过阅读资料,认识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常见的地表形态。
通过考察家乡的地表形态,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练习
1.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挟带泥沙的能力会(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
2.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 )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3.山地的地形特点是( )
A.山坡陡峻,山顶高耸,海拔较高
B.边缘有峭壁,但顶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海拔较高
C.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海拔较低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流水对地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是常见的地表形态。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13 制作“火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3 制作“火箭”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探究“火箭”动力,设计一个“火箭”,制作一个“火箭”,测试和改进“火箭”,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10 认识星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认识星空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前概念,提出新问题,怎样观察星空,怎样辨认星星,寻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星,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7 火山喷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7 火山喷发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现象,推测原因,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拓展与应用,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