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3 保护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保护生物与环境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在前两课的学习基础上,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侧重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进而意识到怎样去保护生物与环境。教材首先构建生态系统的科学概念,然后查阅资料了解生态系统的种类及意义。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生态系统某一因素发生改变会对生物和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最后总结保护生物和环境的原因。拓展与应用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的具体措施,把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识化作具体的行为或制度法令。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知道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科学思维:
通过资料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科学实践:
能通过资料了解一些生物灭绝的原因并探讨生物灭绝带来的影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责任态度:
养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行动保护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养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重点
理解并思考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重要意义。
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知识:
(1)栖息地是生物长期生活的环境,它能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明确:
(2)当栖息地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2、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物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要保护生物与环境?
明确:
3、在一个环境中,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空气、水、阳光) 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
钻出地面呼吸
假死
保护色
伸舌头降温
分解脂肪
大迁徙
拟态
(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的影响环境。因而,要保护生物与环境,维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
思考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让学生从整体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义。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1、案例分析1
在一片草原上,狼的存在使得食草的鼠、兔、羊等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草原也能够保持繁茂。因此,人们称草原狼为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如果有一天狼群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会怎样影响草原环境的发展状态?
2、案例分析2
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起到了调节草原牲畜量的作用。那么作为食物链最底端的蚊子如果从地球上消失了,一定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吧?
3、小结
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作用
(1)地球上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2)这些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生物的生存和环境有什么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交流。
明确:
(1)森林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家园,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
(2)湿地生态系统:栖息着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
(3)海洋生态系统:生存着17万余种动物和2.5万余种植物,是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最重要的场所。
2、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知道更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作用。
三、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影响
通过生态瓶的研究,我们发现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内生物的一些反应和变化。那么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的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1】
曾经生活在毛里求斯的渡渡鸟因遭到捕杀,最终灭绝了。渡渡鸟灭绝后,该地大颅榄树就患上了不育症。原来,大颅榄树的果实只有被渡渡鸟吃下,将果实外壳消化掉并将种子排出后,种子才能发芽。
提问:
一种生物的灭绝对其他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案例2】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近年来,由于围海养殖、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红树林的面积在锐减。
提问:
哪些因素造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结合两个案例的分析回答: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会对生物和整个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案例和分析,说一说为什么要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与环境。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既然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义如此重大,我们该怎样保护生物与环境?
讲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建立动物救助站、基因库、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西双版纳建立的野生动物救助站—— 野象谷
为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建立的国家基因库
为保护丰富的鸟类等动物资源而建立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武夷山国家公园
(2)除此之外,还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保护生物多样性。
200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增强人类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视。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五、作业布置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阅读案例
(1)根据食物链知道,狼吃鼠、兔、羊,鼠、兔、羊吃草。如果狼少了,鼠、兔、羊没有天敌大量繁殖,泛滥成灾。草在很短时间内被吃完而无法长出,食草动物也没草吃。
(2)狼的数量减少后,平衡被打破。草原上没有了草,水土流失,就会变成荒漠,空气质量也会变差,原有的动物们也没有了栖息的地方。
蚊子的消失,会影响与它有着紧密食物关系的生物(如青蛙、毛脚燕),打破所在地区的生态平衡。
阅读资料交流
(1)草原生态系统: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天然屏障的作用,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2)荒漠生态系统:在固定流沙,减弱风蚀,改善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淡水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阅读案例
一种生物的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繁殖,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阅读案例
围海养殖
乱扔垃圾
乱排污水
外来物种入侵
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环境。我们人类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破坏环境,人类要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这样才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结合教材资料认真听讲
通过案例分析知道在一个环境中,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空气、水、阳光) 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了解生态系统的科学概念。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作用。
知道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道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义。
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巩固单元知识
课堂练习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下面人类行为中( )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A.大量捕捞海洋鱼类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喷洒农药
2.下列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森林 B.一片沼泽 C.三只兔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其他生物不会受影响
B.草地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知道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更多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救助站、基因库、自然保护区,以及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等。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13 制作“火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3 制作“火箭”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探究“火箭”动力,设计一个“火箭”,制作一个“火箭”,测试和改进“火箭”,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10 认识星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认识星空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前概念,提出新问题,怎样观察星空,怎样辨认星星,寻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星,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7 火山喷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5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7 火山喷发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现象,推测原因,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拓展与应用,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