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 )
A.B.C.D.
2.若直线l与三次函数有三个公共点且公共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则直线l ( )
A.经过定点B.不经过定点C.斜率为定值D.斜率可为任意实数
3.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9B.C.D.
4.定义“等方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的平方与它的前一项的平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方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方公差.设数列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方差数列,且方公差为2,,则数列的前60项和( )
A.B.5C.59D.60
5.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记载的“日月历法”曰:“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部,部七十六岁,二十部为一遂,遂千百五二十岁”,即1遂为1520岁.某疗养中心恰有57人,他们的年龄(都为正整数)依次相差一岁,并且他们的年龄之和恰好为三遂,则最年轻者的年龄为( )
A.52B.54C.58D.60
6.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
C.,D.,
7.已知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B.
C.D.
8.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规律放下去,第6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的总数是( )
A.61B.66C.90D.91
二、多选题
9.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数列是等差数列
C.当时,D.当或4时,取得最大值
10.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
A.B.
C.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D.取得最大值时,
11.已知集合,.将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若,则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用沙粒和小石子来研究数,他们根据沙粒或小石子所排的形状,把数分成许多类,如图1,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1,3,6,10,…称为三角形数,如图2,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1,4,9,16,…称为正方形数,记三角形数为数列,正方形数为数列,则( )
A.B.C.D.
三、填空题
1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
14.在等差数列中,,则 .
15.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最小值为 .
16.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已知大衍数列满足,,则 ,数列的前50项和为 .
四、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求正整数的最小值.
1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3项和是24,前5项和是30.
(1)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是的前n项和,则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已知正项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的前n项和,求满足的正整数n的集合.
20.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
(1)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若,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2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参考答案:
1.A
【分析】利用裂项相消求和可得答案.
【详解】,
则.
故选:A.
2.A
【分析】先设三个交点,由题意得出,再得出定点即可.
【详解】设这三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由题意可得,
由于三次函数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由可知,为对称中心,
即直线l经过定点是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
故选:A.
3.B
【分析】先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中1的妙用来求解最值即可.
【详解】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可得,则,
,
当且仅当,即时,取“”号.
故选:B.
4.B
【分析】先由等方差数列的定义得到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并求出,进而求出,再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得.
【详解】因为是方公差为2的等方差数列,
所以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解得,
又,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选:B.
5.A
【分析】由等差数列性质以及求和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将他们的年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
所以,,解得.
故选:A.
6.D
【分析】由题设,构造函数,分析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设函数,易知的定义域为,
且,
所以是上的奇函数,由单调性的性质知在上单调递增,
由题意:,,两式相加得:,
因为是上的奇函数,所以,
又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即,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因为,,所以,
又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
故选:D.
7.C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关系结合已知等式化简,可得,结合,求出首项,即可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由此一一判断各选项,即可得解.
【详解】设正项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因为,,
所以两式相减得,可得,
即,所以,
因为是正项等差数列,则,则,
所以,由,得,
得,即,所以,
所以,,得,,A,B错误;
,C正确;
,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归纳可知,第个叠放图形中共有层,且各层的小正方体木块个数构成了以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结合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分别观察各图中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为1,,,,
归纳可知,第个叠放图形中共有层,且各层的小正方体木块个数构成了以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故第6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的总数为66.
故选:B.
9.ABD
【分析】利用的关系式可求得,即可判断AB正确,由数列单调性即可判断C错误,再由前项和的函数性质可判断D正确.
【详解】由可得,当时,,
两式相减即,
即时,
又当时,符合,
所以可得,即可得AB正确;
易知数列为递减数列,当时,,所以C错误;
由利用二次函数性质以及可得,
当或4时,取得最大值.
故选:ABD
10.BCD
【分析】由已知条件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通过计算验证各选项的结论即可.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
得,解得,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
由,,等差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C选项正确;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取得最大值时,,D选项正确.
故选:BCD
11.ABD
【分析】求得中的一些元素,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
可得,
则
对于选项A:易得,故A正确;
对于选项B:易得,故B正确;
对于选项C:由,可得,故C错误;
对于选项D:易得数列每隔四个一组求和,可构成等差数列,其首项为,公差为,
由,
,则,此时有,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关键是通过找到,由此借助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而求解即可.
12.ACD
【分析】利用观察归纳法,结合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出,再逐项判断即得.
【详解】依题意,,,AD正确;
,,B错误;
,,C正确.
故选:ACD
13.
【分析】由,知,两式作差,即可证明为等差数列,从而求出.
【详解】由题意,则,
又,
,
,
,,为等差数列,
,,
,,,
故答案为:
14.9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的值.
【详解】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9
15.
【分析】由的关系得,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结合对勾函数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因为数列是正项数列,
所以解得,
当时,有,,
两式相减得,
整理得,
因为数列是正项数列,
所以,即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
,
又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而,
所以当且仅当时,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点睛:关键是首先得出,,由此即可顺利得解.
16.
【分析】当时,,当时,,推出,利用累加法可得,从而求得,即可求解,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当时,①,当时,②,
由①②可得,,
所以,
累加可得,,
所以,
令且为奇数),,当时,成立,
所以当为奇数,,
当为奇数,,
所以当为偶数,,
所以
故;
根据
所以的前项的和.
故答案为:;
17.(1)
(2)11
【分析】(1)由等差数列基本量的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解.
(2)首先得,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列不等式组即可求解.
【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解得,,
故.
(2)由(1)可得,则,
所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故.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或.
因为,所以的最小值是11.
18.(1)
(2)当或时,的最大值为.
【分析】(1)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基本量的计算即可求解.
(2)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分别为,
则由题意,解得,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所以,
而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开口向下,
所以当或时,的最大值为.
19.(1)
(2)
【分析】(1)由题意,可得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进而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裂项相消法即可求出,进而解不等式.
【详解】(1)由,有,
即,
因为数列是正项数列,
所以,即,
可得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可得.
所以,
故不等式可化为,解得,
所以满足的正整数n的集合为.
20.(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利用前项和和通项公式的关系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处理即可.
(2)先求出,后运用裂项相消法求即可.
【详解】(1)对任意的,
则,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其首项为,公差为1,
所以,
故.
(2)当时,,
也满足,
故对任意的.
所以,
故.
21.(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根据题意可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出这两个量的值,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出的表达式,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结合放缩法可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解得,
所以.
(2)证明:由(1)可得,
则,
所以
,所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D,在等差数列中,,,,则等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2 等差数列精品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等差数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