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对一个物体进行加热,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的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这里采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答案D
解析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化,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题干中信息符合共变法的特点。故D项正确。
2.科学家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有一种能排出盐分的特殊组织,叫“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个组织,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 ②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④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完全归纳法,它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材料中对各种鱼的认识不是一种完全归纳法,②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的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3.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种玉米,并运用求异法确定玉米品种A是否比玉米品种B的产量高,播种时应该这样来安排试验( )
A.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
B.在甲地种A品种玉米,在乙地种B品种玉米
C.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A品种玉米
D.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B品种玉米
答案A
解析求异法要求在同一条件或同一场合下进行,甲地、乙地条件不同,必须要求两种玉米种子在同一块地中播种才能相比较。因此选择A项。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认为菊花最能耐寒、耐久,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因此,就续写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直到后来苏东坡在黄州看见了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1)苏东坡得出只有春花才落英的结论,属于哪一种推理?
(2)人们应怎样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性?
答案(1)不完全归纳推理。
(2)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些;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解析苏东坡只看到了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而不是全部对象,其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提出了错误的结论,故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注意的三点事项即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鲫鱼、鲤鱼、鲇鱼、鲢鱼、带鱼、黄花鱼等我们常见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可见,凡鱼都生活在水中。这个推理是( )
①必然推理 ②或然推理 ③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④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2.铁在加热时会与硫发生化合反应,锌在加热时会与硫发生化合反应,铅在加热时会与硫发生化合反应。铁、锌、铅都是金属,所以,一切金属在加热时都会与硫发生化合反应。上述材料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
A.完全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不完全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答案C
3.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类植物,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该类植物在生长时还可以使土壤中的氮含量增加,而种植其他植物则没有这种现象。研究发现,豆类植物的根部有称作根瘤的突起物,其他植物没有。由此,人们得出结论:豆类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中的氮含量增加。这里运用的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剩余法
答案C
解析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求异并用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既求同也求异”。故正确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他们都患有维生素C缺乏症。同坐一艘船,同样是人,一样的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同外国人不一样呢?原来,船上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喝水方面有所不同,这五位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后来的研究证明:茶叶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的功效),而那几个外国人都没有喝茶的习惯。由此看来,喝茶是此船上的五位中国人没有患病的原因。
分析上面材料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答案该材料运用了求异法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在当时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情况是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而那几个外国人却没有喝茶的习惯。结果五个中国人都不患维生素C缺乏症,而那几个外国人都患维生素C缺乏症,可见,喝茶是不患维生素C缺乏症的原因。
解析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与不出现的两个场合,只有一种情况相对应出现或不出现,而其他情况则在各个场合都出现,这个相对应出现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这就是求异法。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身为宋国笑”的原因。
答案①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宋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就犯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因而“身为宋国笑”。
解析本题考查不完全归纳法的含义及要求。材料中宋人根据一两件事实而得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9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测试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zz/tb_c40159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一课一练</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类比推理及其方法习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类比推理及其方法习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