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堂检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Cl2(g)和SCl2(g),发生反应: SO2Cl2(g)+SCl2(g) 2SOCl2(g),下列示意图能说明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和cB.b和dC.c和dD.b和c
    2.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ΔH0),反应体系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B.
    C.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不可能相等
    D.若,则合成气中
    8.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化学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
    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SO2(g),K1;
    ②H2(g)+S(s)H2S(g),K2;
    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B.K1·K2C.D.
    10.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l/(L·min)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11.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反应逆向移动
    C.该历程中的最大活化能E正=16.87kJ·ml-1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12.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 N2(g)+2CO2(g)。在密闭容器中1 ml NO2和足量C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生成速率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A、B、C三个点中只有C点达平衡状态
    B.图2中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
    C.图2中平衡常数K(E)=K(G),则NO2的平衡浓度c(E)=c(G)
    D.在恒温恒容下,向图2中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与原平衡相比,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13.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在温度和时,分别将和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min内,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时小B.温度:
    C.平衡常数:D.
    14.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固体溶于少量水中得到绿色溶液
    B.将固体溶于大量水中得到蓝色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向溶液中加入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多选题
    1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l A的同时生成3nm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三、计算题
    16.反应aA(g)+bB(g)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II(A)、vIII(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
    (3)B的平衡转化率αI(B)、αII(B)、αIII(B)中最小的是____,其值是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向____移动,采取的措施是____。
    (5)比较第II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___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
    17.Bdensteins研究了反应: ,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其中、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为_______(用含K和的代数式表示)。若起始时,,,则在时,_______。
    18.CH4和CO2一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且性质稳定,但CH4的温室效应约为相同质量CO2的120倍,在1000℃以上CH4会完全分解为炭黑。研究如何转化CO2和CH4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某化学实验小组将1mlCH4与1mlCO2充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CO2(g)+H2(g) ⇌CO(g)+H2O(g)、CH4(g)+CO2(g) ⇌2CO(g)+2H2(g),测得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200K之前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可能的原因是___。
    ②923K时,该反应在10min达到平衡,则0~10min内CH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ml·L-1·min-1。
    (2)2014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某化学研究室将2mlCH4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单中心铁的催化作用下,CH4主要转化为C2H4,同时还有C6H6(g)、H2生成,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2H4)=0.6ml、n(C6H6)(g)=0.05ml,则反应2CH4(g) ⇌C2H4(g)+2H2(g)的平衡常数K=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原理综合题
    19.CO和都是大气污染物,用CO作还原剂,将转化为硫磺,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生化学反应为: 。
    (1)已知相关物质的标准生成焓(由压强为100 kPa,温度298 K下最稳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1 ml物质的热效应或焓变)如下表:
    计算_______。
    (2)将2 ml CO和1 ml 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制取硫,分别用及作催化剂,进行上述反应,同时伴有其他副反应发生,20 min时的转化率、硫的产率及其选择性(硫的选择性)在不同温度下的关系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由图可知工业上应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图甲在420℃时,上述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
    (3)当一定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表达式分别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T时,平衡常数K=_______(用、表示),温度升高,K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0.探究CH3OH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l CO2和3 ml H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ɑ ml,CO为b ml,此时H2O(g)的浓度为_______ml﹒L-1(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实验测定CO2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CO2的平衡转化率=
    CH3OH的平衡产率=
    其中纵坐标表示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图_______(填“甲”或“乙”);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图乙中T1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
    (4)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填标号)。
    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压强/MPa
    温度/℃
    催化剂
    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
    能斯特方案
    5
    685
    铂粉
    0.96%
    哈伯方案
    20
    550

    8.25%
    现代方案
    20
    500
    铁催化剂
    19.1%
    温度
    时间/min
    n/ml
    0min
    10min
    20min
    40min
    50min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0
    20
    40
    60
    80
    120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0
    0.6
    0.73
    0.773
    0.78
    0.784
    物质化学式
    CO(g)
    标准生成焓()
    25.58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图像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中t1时刻正反应速率在减小,说明反应没有达到平衡;b中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中两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所以此时并没有达到平衡;d中所示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B正确;
    故选B。
    2.B
    【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该容器为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t2时刻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后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达到新平衡,新平衡状态时逆反应速率与旧平衡状态时的相等,说明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详解】A.由图可知,0~t1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t1~t2反应保持平衡状态,v正=v逆,A项错误;
    B.根据分析,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B项正确;
    C.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相等,结合反应的特点,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Ⅱ,C项错误;
    D.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I=Ⅱ,D项错误;
    答案选B。
    3.C
    【详解】A.根据‘先拐先平’者大,从图像中可以看出t2先达到平衡,所以温度t2>t1,A正确;
    B.该正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减小,则体系的混乱度减小,即∆SK2,D正确;
    故答案为:C。
    4.C
    【详解】A.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上述方案中原料应循环利用,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故A正确;
    B.铁催化剂在500℃左右催化效能最好,故B正确;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故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不取决于催化剂,故C错误;
    D.寻找温和条件下的催化剂,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可以作为合成氨工业发展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由信息可知,第一步为慢反应,活化能较大,第一步中与的碰撞仅部分为有效碰撞,故A错误;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第一步为慢反应,其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活化能,故B正确;
    C.CO参与第二步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不影响总反应速率的快慢,则增大CO的浓度对处理的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
    B.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移走,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不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
    【详解】A.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温度、压强均会改变平衡移动,由图可知,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可能相等,C错误;
    D.若,则反应中投料比等于反应的系数比,故合成气中,D正确;
    故选C。
    8.B
    【详解】根据题意,甲、乙两容器可设为如图所示的装置。
    2SO2(g)+O2(g)⇌2SO3(g)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压强变小;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乙容器转变为丙容器。丙对于甲,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p%;
    故答案为:B。
    9.C
    【详解】①S(s)+O2(g)SO2(g),K1=;②H2(g)+S(s)H2S(g),K2;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②-①,整理可得反应:H2(g)+SO2(g)O2(g)+H2S(g),其化学平衡常数K=;
    故合理选项是C。
    10.B
    【详解】A.根据图1所示可知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X的浓度减小了△c(X)=2.0 ml/L-1.4 ml/L=0.6 ml/L,则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X)=,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X、Y浓度减小,Z浓度增加,反应进行到3 min时三种物质都存在,且它们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其中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在前3 min内X、Y、Z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分别是0.6 ml/L、0.2 ml/L、0.4 ml/L,三种物质的变化变化的比为3:1:2,故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X(g)+Y(g)2Z(g),B正确;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根据图2可知温度:T2>T1。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C错误;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但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变,说明化学平衡不移动。由于反应3X(g)+Y(g)2Z(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则改变的条件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而不可能是增大体系的压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B
    【详解】A.活化分子间的部分碰撞为有效碰撞,A错误;
    B.据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一定,B正确;
    C.据图可知第二步反应的能垒最大,为E正=[16.87-(-1.99)]kJ·ml-1=18.86 kJ·ml-1,C错误;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C
    【详解】A.由2C(s)+2NO2(g)N2(g)+2CO2(g)可知,NO2的生成速率(逆反应速率)应该是N2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的二倍时才能使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只有C点满足,故A正确;
    B.由图2知,E点反应未达到平衡,F点反应达到平衡,且压强E<F,则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故B正确;
    C.由题中信息可知,维持温度不变,即E、G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E)=K(G),混合气体中气体压强与浓度有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浓度越大,所以G点压强大,浓度大,即c(E)<c(G),故C错误;
    D.在恒温恒容下,向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10min内,时的化学反应速率为,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所以温度:,故B正确;
    C.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时,40min反应达到平衡,时,40min反应一定达到平衡,时甲烷的平衡浓度小于,平衡常数:,故C错误;
    D. 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所以,时甲烷的平衡浓度小于,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故D正确;
    选C。
    14.C
    【详解】A.固体溶于少量水中,溶液中同时存在和离子,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的是绿色,故A正确;
    B.将固体溶于大量水中得到的是它的稀溶液,铜离子主要以存在,溶液显蓝色,故B正确;
    C.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逆方向移动,故D正确;
    答案C。
    15.AC
    【详解】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项符合题意;
    B.单位时间生成nml A,同时生成3nml B,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B项不符合题意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符合题意;
    D.反应过程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初始量和转化率有关,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C。
    16.(1)1∶3∶2
    (2)vⅠ(A)>vⅡ(A)>vⅢ(A)
    (3) αⅢ(B) 0.19
    (4) 向右 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了C
    (5) >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才能正向移动
    【分析】根据图象中第Ⅰ阶段,平衡时A、B、C的浓度变化量,结合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分别计算三个阶段B的转化率;第Ⅱ阶段中,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Ⅰ阶段,20min内,Δc(A)=2.0ml•L-1-1.00ml•L-1=1.00ml•L-1,Δc(B)=6.0ml•L-1-3.00ml•L-1=3.00ml•L-1,Δc(C)=2.00ml•L-1,则a∶b∶c=Δc(A)∶Δc(B)∶Δc(C)=1∶3∶2;
    故答案为1∶3∶2;
    (2)vⅠ(A)=,
    vⅡ(A)=,
    vⅢ(A)=;所以vⅠ(A)>vⅡ(A)>vⅢ(A);
    故答案为vⅠ(A)>vⅡ(A)>vⅢ(A);
    (3)αⅠ(B)=,
    αⅡ(B)=,
    αⅢ(B)=;故αⅢ(B)最小;
    故答案为αⅢ(B),0.19;
    (4)由图示可知,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A、B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物质C的浓度变化可知,导致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了产物C;
    故答案为向右,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了C;
    (5)由图示可知,Ⅱ→Ⅲ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Ⅱ→Ⅲ是降温过程,即T2>T3;
    故答案为>,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才能正向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较难。
    17.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最终均为0.784,说明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设HI的初始浓度为,则:

    (2)建立平衡时,,即,。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则;
    在40 min时,,则。
    18. CO2会与生成的H2反应,所以转化率更高 0.06 6.5
    【分析】1200K之前,CO2能与H2在催化剂下发生反应CO2(g)+H2(g) ⇌CO(g)+H2O(g),据此分析解答;根据v=计算解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2H4)=0.6ml、n(C6H6)(g)=0.05ml,根据原子守恒求出n(CH4)、n(H2),从而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K=计算解答。
    【详解】(1)①1200K之前,CO2能与H2在催化剂下发生反应CO2(g)+H2(g) ⇌CO(g)+H2O(g),所以1mlCH4与1mlCO2充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H4(g)+CO2(g) ⇌2CO(g)+2H2(g)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故答案为:CO2会与生成的H2反应,所以转化率更高;
    ②由图可知923K时,CH4的转化率为60%,该反应CH4(g)+CO2(g) ⇌2CO(g)+2H2(g)在10min达到平衡,则0~10min内CH4的变化量=1ml×60%=0.6ml,所以0~10min内CH4的为平均反应速率==0.06ml·L-1·min-1,故答案为:0.06;
    (2)2mlCH4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铁的催化作用下,CH4主要转化为C2H4,同时还有C6H6(g)、H2生成,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2H4)=0.6ml、n(C6H6)(g)=0.05m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n(CH4)=2ml-0.6ml×2-0.05ml×6=0.5ml,n(H2)==1.65ml,容器的体积为1L,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C2H4)=0.6ml/L、c(CH4)=0.5ml/L、c(H2)=1.65ml/L,由反应2CH4(g)⇌C2H4(g)+2H2(g)可知,平衡常数K==≈6.5ml/L,故答案为:6.5ml/L。
    19.(1)
    (2)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420℃时硫的选择性约为1,但是用作催化剂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更高、硫的产率更高
    (3) 减小
    【详解】(1)标准生成焓由压强为100 kPa,温度298 K下最稳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1 ml物质的热效应或焓变,因此由盖斯定律计算;
    (2)因为反应放热,若平衡转化率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不受催化剂影响,因此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增大,产率增大;图甲和图乙相对比,当420℃时硫的选择性基本都到1,但是用作催化剂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更高、硫的产率更高;;
    (3)达平衡时,;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
    20.(1)+40.9
    (2)
    (3) 乙 p1、p2、p3 T1时以反应Ⅲ为主,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4)A
    【详解】(1)已知Ⅰ. ;Ⅱ.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 反应Ⅱ计算反应Ⅲ:的焓变△H3=△H1+△H2=-49.5kJ∙ml-1+(-90.4 kJ∙ml-1)=+40.9 kJ∙ml-1。
    (2)假设反应II中,CO反应了xml,则II生成的CH3OH为xml,I生成的CH3OH为(a-x)ml,III生成CO为(b+x)ml,根据反应I:,反应II: ,反应III:,所以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为(a-x)ml+(b+x)ml =(a+b)ml,浓度为:;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1ml-(a-x)ml-(b+x)ml=(1-a-b)ml,H2的物质的量为3ml-3(a-x)ml-2x-(b+x)ml=(3-3a-b)ml,CO的物质的量为bml,水的物质的量为(a+b)ml,则反应III的平衡常数为:。
    (3)反应I和II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CH3OH的平衡产率减少,所以图甲表示CH3OH的平衡产率,图乙中,开始升高温度,由于反应I和II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反应III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一定温度后以反应III为主,CO2的平衡转化率又升高,所以图乙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压强增大,反应I和II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I和II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II气体体积不变化,平衡不移动,故压强增大CH3OH的平衡产率增大,根据图所以压强关系为:p1>p2>p3;温度升高,反应I和I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温度时,三条曲线交与一点的原因为:T1时以反应III为主,反应III前后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4)根据图示可知,温度越低,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所以选择低温和高压,答案选A。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后复习题,共6页。

    高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精品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精品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精品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精品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X, 对于可逆反应FeO,0×102 B,7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