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762/0-17074823954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762/0-17074823955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42762/0-17074823956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ZAZA×ZAWB.ZAZA×ZaWC.ZAZa×ZAWD.ZaZa×ZAW
2.如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一种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另一种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一a表示,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一b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Ⅲ-9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Xb
D.Ⅲ-14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
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和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4.如图家系中的遗传病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若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3/16,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B.3号个体和4号个体只能是纯合子
C.7号个体的基因型最多有两种可能D.8号男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7
5.甲、乙两种遗传病的不同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人群中女性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Ⅱ3和Ⅱ4为同卵双胞胎;Ⅱ2和Ⅱ8均无甲病和乙病的家族史,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Ⅲ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3
B.Ⅲ3患两病的原因是Ⅱ4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C.若Ⅲ3与Ⅲ4婚配,在正常情况下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Ⅲ1与一表型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女儿患乙病的概率约为1/100
6.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中筛选到一种脊柱弯曲的突变体,均表现为雌性,且发现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将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表型及所占比例均为1/3脊柱弯曲雌鼠、1/3脊柱正常雌鼠和1/3脊柱正常雄鼠。以下推测错误的是( )
A.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纯合致死
C.脊柱弯曲的雌鼠均为杂合子
D.F1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脊柱弯曲个体占1/3
7.先天性夜盲症俗称“雀蒙眼”,患者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该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其家族遗传系谱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家族中乙遗传病是先天性夜盲症
B.Ⅲ-3关于“雀蒙眼”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
C.Ⅱ-1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D.Ⅲ-2与正常男性结婚,女儿可能患“雀蒙眼”
8.性指数是指X染色体的数量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在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对性别的决定方式不完全相同
B.当性指数小于1时,果蝇中一般无雌性个体出现
C.若某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是其父亲精子形成过程异常所致
D.超男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47条染色体
9.正常女人与患佝偻病的男人结婚,所生男孩均正常,女孩都是佝偻病患者。他们的女儿与正常男人结婚,所生子女中男女各有一半为患者。由此可推测,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Y染色体隐性遗传
10.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两只红眼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有50只雌果蝇(全部红眼),50只雄性蝇(红眼24只,白眼26只)。据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为( )
A.Aa×AaB.Aa×aa
C.XAXa×XaYD.XAXa×XAY
11.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自由交配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有121只,红眼雄果蝇有60只,白眼雌果蝇有0只,白眼雄果蝇有59只。则F2产生的配子中具有R和r的卵细胞及具有R和r的精子的比例分别是( )
A.1∶1,3∶1B.3∶1,3∶1C.1∶1,1∶1D.3∶1,1∶1
12.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连在一起,成为一条并联的X染色体(XX),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果蝇(品系C)表现为雌性可育,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果蝇是致死的,没有X染色体的果蝇也是致死的。用化学诱变剂诱导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使其变为突变型,然后让该雄果蝇和品系C进行杂交。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子代雌果蝇都带有并联X染色体,则子代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代雌果蝇
B.若子代雄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雌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若子代雌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雄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子代果蝇都出现了某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13.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Ⅱ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
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个体
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
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
14.某人以某种生物的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完全显性等位基因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以确定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研究过程中,将基因型为XBY、ZBW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且不考虑X、Y及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你认为最科学合理的是( )
A.选显性的雌性与隐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B.选隐性的雌性与显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C.选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中的各自表现型及比例
D.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的亲本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及比例
15.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B.若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若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若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二、综合题
16.有两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一种为先天代谢病,称为尿黑症(相关基因为A、a),患该病的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使牙齿表现为棕色(相关基因为B、b)。它们的基因都为完全显性而且独立遗传。现有家系图如图,已知图中4号无棕色牙齿家族史,请据此回答:
(1)尿黑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棕色牙齿的遗传方式为______染色体_____性遗传。
(2)6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8号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12号有_____条染色体来自2号。
(3)现已知3号是棕色牙齿的纯合子,若10号和14号结婚,则生育一个男孩是棕色牙齿的概率为_____;若6号与该地另一位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请用遗传图解来表示二者生育一个患有尿黑症且棕色牙齿的女孩的情况_______。(写出相关的基因型和配子情况即可)
17.如下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1)据系图分析可知,甲病为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性遗传病。
(2)若乙病是红绿色盲,则Ⅱ-3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携带致病基因,那么Ⅱ-4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种。
(3)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若乙病是红绿色盲,上述家系中Ⅲ-10为克氏综合征患者,其染色体组成为44+XXY。则导致该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Ⅱ-3”或“Ⅱ-4”)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4)若乙病是红绿色盲,则Ⅲ-9和Ⅲ-12婚配,子女中患病概率为__________。
18.下图为某个红绿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假设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是b,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个体中的______号个体。
(2)在这个系谱图中,一定为女性携带者的共有______人,分别是____________。
(3)7号个体和8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_。
(4)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为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1患苯丙酮尿症,Ⅱ-3患尿黑酸症,Ⅱ-4患血友病,控制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和p、A和a、H和h表示,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血友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Ⅱ-1的基因型是AAppXHXH,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Ⅰ-3和Ⅰ-4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3)若Ⅱ-3已经怀孕,则其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X
XXY
XO
XYY
性指数
0.5
1
1.5
1
0.5
0.5
人的性别
男性
女性
超女性
男性
女性
超男性
果蝇的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雄性
雄性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
【详解】A、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
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
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
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分析遗传图谱:甲病:Ⅱ-5和Ⅱ-6正常,女儿Ⅲ-9有病,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Ⅱ-5和Ⅱ-6正常,儿子 Ⅲ-11有病,为隐性遗传病,由题意可知,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甲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乙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详解】A、只考虑甲病,Ⅱ-5和Ⅱ-6正常,女儿Ⅲ-9有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只考虑乙病,Ⅱ-5和Ⅱ-6正常,儿子 Ⅲ-11有病,为隐性遗传病,由题意可知,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Ⅲ-9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X-。Ⅲ-11患乙病XbY,则其父母Ⅱ-5为XBY、Ⅱ-6为XBXb。因此 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错误;
D、Ⅲ-13患甲病aa,则Ⅱ-7和Ⅱ-8的基因型均为Aa,故Ⅲ-14为纯合子AA的几率为1/3。Ⅰ-1患乙病XbY,所生女儿 Ⅱ-7为XBXb,而Ⅱ-8为XBY,则Ⅲ-14为纯合子XBXB的几率为1/2,因此Ⅲ-14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1、分析图可知,I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II 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2、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只能遗传给男性,则患者只有男性,A正确;
B、II 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II,B正确;
C、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那么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
D、若某病是位于I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有aaB_、A_bb和aabb。若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的概率为3/16,说明三种患病纯合子的可能性各占1/16,由此可推测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进而推测3号和4号夫妇中一个不含A基因但含B基因,而另一个不含B基因但含A基因。根据1号和2号夫妇的表型都是正常的(A_B_),他们有一个正常的5号孩子(A_B_),这个条件是不能确定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否相同的,A错误;
B、根据前面的分析,并不能确定3号个体和4号个体都是纯合子,因为系谱图只显示了他们的一个孩子是正常的,不能保证以后所生的孩子都正常,B错误;
C、根据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则正常7号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C错误;
D、根据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8号患者(3aaB_∶3A_bb∶1aabb)是杂合子(2aaBb∶2Aabb)的概率为=(2+2)/(3+3+1)=4/7,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对于甲病,由正常Ⅱ2与正常Ⅱ3的后代Ⅲ2为患甲病男性,推出甲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于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而Ⅲ3为患甲病的男性,因此甲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对于乙病,由正常Ⅱ2与正常Ⅱ3的后代Ⅲ1为患乙病男性,推出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于Ⅱ2无乙病的家族史,则乙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详解】A、对于甲病,Ⅱ2、Ⅱ3正常,其儿子Ⅲ2患甲病,推出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而Ⅲ3患甲病和乙病,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乙病,Ⅱ2、Ⅱ3正常,其儿子Ⅲ1患乙病,推出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无乙病家族史,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3,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Ⅲ5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7,Ⅱ7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4,A错误;
B、由于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4产生配子时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
C、若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B/b表示乙病相关基因,则Ⅲ3的基因型为XabY,由于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Ⅲ5的基因型为XAbY,则Ⅱ7的基因型为XABXAb,Ⅱ8的基因型为XABY,Ⅲ4的基因型为1/2XABXAb、1/2XABXAB,其与Ⅲ3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
D、关于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XbY,已知人群中女性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即一表型正常的女性,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1/100,Ⅲ1与一表型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女儿患乙病的概率约为1/100×1/2=1/200,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分析题意:该脊柱弯曲的突变只出现在雌鼠中,说明该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不考虑X、Y同源区段遗传,则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脊柱弯曲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雄鼠=1:1:1,说明脊柱弯曲的雌鼠为杂合子,脊柱弯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详解】AC、由题意可知,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均为脊柱弯曲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雄鼠=1∶1∶1,说明脊柱弯曲的雌鼠为杂合子,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AC正确;
B、假设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用B来表示,由题可知,脊柱弯曲雌鼠的基因型为XBXb,与野生型雄鼠(XbY)杂交,F1中雌鼠的基因型为XBXb、XbXb,雄鼠的基因型为XbY、XBY,由于不存在脊柱弯曲的雄鼠,因此基因型为XBY的雄鼠死亡,即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纯合致死,B正确;
D、F1中雌鼠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2XBXb、1/2XbXb,雄鼠的基因型均为XbY,F1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脊柱弯曲个体占1/7,D错误。
故选D。
7.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
【详解】A、根据正常个体Ⅱ-1和Ⅱ-2所生的儿子Ⅲ-3患甲、乙两种病,可知甲、乙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Ⅰ-1患甲病,其所生儿子Ⅱ-3表现正常,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先天性夜盲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Ⅲ-3患“雀蒙眼”,其致病基因来自Ⅱ-2,Ⅱ-2关于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因此Ⅲ-3关于“雀蒙眼”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正确;
C、假设控制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为A、a和B、b,Ⅰ-1患甲病,基因型为aa,Ⅱ-3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Ⅱ-3不患乙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XBY;Ⅲ-3患两种病,基因型为aaXbY,可推知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由此可知Ⅱ-1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C正确;
D、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2关于“雀蒙眼”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男性(XBY)结婚,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会遗传给女儿,因此女儿不会患“雀蒙眼”,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人、果蝇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雌性是XX,雄性是XY,而超雌性或超雄性分别多了一条X、Y。
【详解】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人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对性别的决定方式不完全相同,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在人类中是男性,而在果蝇中是雌性,A正确;
B、根据表格可知,当性指数小于1时,果蝇中一般无雌性个体出现,B正确;
C、若某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可能是其父亲精子形成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其母亲卵细胞形成过程异常所致,C错误;
D、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人(超男性个体),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47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9.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由题意可知,此遗传病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由此可推断此遗传病为伴性遗传病,又因有女性患者,故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由患病女儿与正常男人结婚,后代中男孩和女孩各有50%的患者,可推知此患病女儿为杂合型基因组成,进而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性状为显性性状。也可从父病女必患病(母正常儿必正常)推断,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分析】两只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且比例接近1∶1,因此果蝇的红眼(白眼)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
【详解】AB、果蝇的红眼(白眼)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AB不符合题意;
CD、亲本都表现为红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AX-,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AY。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红眼∶白眼=1∶1,因此雌性亲本产生两种配子,且XA∶Xa=1∶1,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由题意分析,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状,F1自交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说明控制眼色的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RXR×XrY。
【详解】因F1全为红眼个体,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F1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二者交配,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F2中红眼雌果蝇(1/2XRXR、1/2XRXr)产生的卵细胞有2种类型,即R∶r=3∶1;F2中红眼雄果蝇(1/2XRY)和白眼雄果蝇(1/2XrY)产生含R、r的精子的比例为R∶r=1∶1,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亲本雄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品系C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Y,其中两条X染色体并联。后代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果蝇致死)、XY(雄果蝇)、XXY(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雌果蝇)、YY(没有X染色体的果蝇也是致死)。用化学诱变剂诱导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X、Y染色体上或常染色体上。
【详解】A、若子代雌果蝇(XXY)都带有并联X染色体,则子代雄果蝇(XY)的X染色体来自亲代雄果蝇,Y染色体来自亲代雌果蝇,A错误;
B、若子代雄果蝇(XY)有某突变性状,而雌果蝇(XXY)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若子代雌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雄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错误;
D、若子代果蝇都出现了某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性状的表现没有性别的差异,D正确。
故选D。
13.C
【分析】伴性遗传 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人类了解最清楚的是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它们的遗传方式与果蝇的白眼的伴X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和血友病 )和Y染色体遗传(如:外耳道多毛)都属于伴性遗传。
【详解】A、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b,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A错误;
B、亲本基因型是XAXA和XaY,后代应全为红眼个体,B错误;
C、亲本基因型是XBYB和XbXb,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不会出现截毛个体,C正确;
D、亲本基因型是XAY和XaXa,后代雌性全表现为红眼,雄性全表现为白眼,D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XY决定型生物,XX为雌雄个体,XY为雄性个体;ZW决定型生物,ZW为雌性生物,ZZ为雄性生物。
【详解】A、若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显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A不符合题意;
B、若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显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B不符合题意;
C、若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均为显性,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C不符合题意;
D、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则交配类型如下: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XBXb×XBY,对应的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分别为雌性全表现为显性、雄性中显性:隐性=1:1;若为伴Z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ZBW×ZBZb,对应的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分别为雌性中显性∶隐性=1:1,雄性全表现为显性,可以区分是伴X染色体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D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即“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详解】A、在伴X隐性遗传病中,女性需要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表现患病,因此父亲有病,女儿不一定有病,A错误;
B、由于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在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B正确;
C、外祖父有病,女儿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病,因此外孙可能有病,C错误;
D、祖母有病,儿子肯定有病,则孙女可能有病,D错误。
故选B。
16.(1) 常 隐 伴X或常 显
(2) 0 aabb或aaXbY 1~23
(3) 1/2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关于尿黑症:3号和4号不患尿黑症,而7号患尿黑症,可知尿黑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棕色牙齿:3号患病,4号无棕色牙齿家族史,即没有相关致病基因,而后代女孩患病,所以棕色牙齿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关于尿黑症,6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8号的基因型为aa;关于棕色牙齿,6号的基因型为Bb或XBXb,8号的基因型为bb或XbY,所以6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0,8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XbY;2号含棕色牙齿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传递情况为2号→3号→6号→12号,故12号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2号,但其他染色体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后,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故12号来自2号的染色体有1~23条。
(3)现已知3号是棕色牙齿的纯合子,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关于棕色牙齿的遗传,10号的基因型为XBXb,14号的基因型为XbY,两人婚配,生育一个男孩是棕色牙齿的概率为1/2。如果6号与该地另一位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生育一个患有尿黑症且棕色牙齿的女孩,则6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生育的患有尿黑症且棕色牙齿的女孩的基因型是aaXBXb。
17.(1) 常 显
(2) 不能 2
(3) Ⅱ-4 减数第二次
(4)17/24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中Ⅱ-7和Ⅱ-8患甲病,其女儿Ⅲ- 11表现正常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图中Ⅱ-3和Ⅱ-4表现正常,其子女Ⅲ-10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图中Ⅱ-7和Ⅱ-8患甲病,其女儿Ⅲ- 11表现正常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是正常男性,不可能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Ⅱ-4正常,但是有一个患病的儿子XbY,因此Ⅱ-4的基因型是XBXb,则Ⅱ-4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种。
(3)Ⅱ-3和Ⅱ-4表现型均正常,生出患色盲的男孩(Ⅲ- 10),只能是母亲(Ⅱ-4)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XBXb),且是Ⅱ-4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分离,才会形成基因型为XbXb的配子。
(4)Ⅲ-9表现型正常,故就甲病而言其基因型一定是aa。而乙病为色盲(伴X染色体遗传病),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Ⅲ-10为患者,故就乙病而言Ⅲ-9基因型是XBXB或XBXb,即Ⅲ-9基因型应该是1/2aaXBXB或1/2aaXBXb。同理可推出Ⅲ-12基因型是1/3AAXBY或2/3 AaXBY。Ⅲ-9和Ⅲ-12婚配,子女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子女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故子女中患病概率是1-1/3×7/8=17/24。
18.(1)2
(2) 5 Ⅰ2、Ⅰ4、Ⅱ7、Ⅱ9、Ⅱ10
(3)1/4
(4)XBXB或XBXb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分析系谱图可知,1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bY,其Xb来自其母亲7号个体,7号个体的Xb又来自其母亲2号个体,所以11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个体中的2号个体。
(2)由(1)可知,2号个体和7号个体肯定是携带者;由于3号个体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肯定要传给他的女儿,所以9号个体和10号个体也一定是携带者;由于8号个体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只能来自4号个体,故4号个体也是携带者。因此共有5人是携带者。
(3)XBXb(7号个体)×XbY(8号个体)→XBXb、XbXb、XBY、XbY,所以7号个体和8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4。
(4)XBY(1号个体)×XBXb(2号个体)→XBXB、XBXb、XBY、XbY,所以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19.(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PPXhY或AaPPXhY
(2)1/4
(3)3/8
【分析】一号家庭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苯丙酮尿症病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二号家庭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尿黑酸尿症病的女儿,说明尿黑酸尿症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一号家庭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苯丙酮尿症病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1的基因型是AAppXHXH,Ⅱ-3是尿黑酸尿症病患者,可推知基因型大致为aaPPXHX-,可推知I-3和I-4关于该病的基因型为Aa和Aa,因此Ⅱ-4关于此病的基因型是1/3AA、2/3Aa,又因为患血友病和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因此Ⅱ-4的基因型是1/3AAPPXhY、2/3AaPPXhY。
(2)根据题(1)解析,可推知I-3和I-4的基因型AaPPXHY、AaPPXHXh,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XhY的概率是1/2×1/2=1/4。
(3)Ⅱ-2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PPXHY或2/3AAPpXHY,而Ⅱ-3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PPXHXH或1/2aaPPXHXh,他们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1×3/4=3/4,因此他们生一个健康的男孩的几率=3/4×1/2=3/8,为了避免生出患病男孩,可采取的有效手段是基因诊断。
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