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5讲 梳理情节内容——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步》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讲 如何读懂散文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文诗二首》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讲 写清楚、写真情、写细节——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叙事作文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9讲 准确概括人物形象——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讲 准确理解文章标题——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再塑生命的人》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7讲 掌握文言现象 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7讲 掌握文言现象 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文件包含第7讲掌握文言现象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7讲掌握文言现象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讲:掌握文言现象 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重点虚词等,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础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重点虚词等,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完成下面谐音接龙,相通的两个字可以谐音:盖世英 涌澎 案叫 地而 貌不扬答案:盖世英雄,汹涌澎湃,拍案叫绝,崛地而起,其貌不扬(二)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先后担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等职。他性情谦虚,清正廉洁,知人善任,性情简约朴素,爱好文史书籍以及相关文章义理,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世说新语》一书。2.《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三)文言现象1.通假字例:尊君在不(通“否”,不)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4)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5)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6)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3.词类活用(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4.重要虚词(1)乃去后乃至(副词,才)(2)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3)之下车引之(代词,他,指陈元方)5.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3)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空中撒盐差可拟。”)(四)挖空训练和课文内容理解1.咏雪谢太傅(词义:三公之一,位次太师而在太保之上)寒雪日(省略句:省略介词,在)内集(词义:家庭聚会),与儿女(词义:子侄辈)讲论(词义:讲解)文义(词义:诗文的义理)。提问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俄而(词义:不久)雪骤(词义:急,紧),公欣然(词义: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词义:像什么)”兄子胡儿(词义: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词义: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词义:倒不如)柳絮因(词义: 凭借)风起。”公大笑乐(词义:开心)。提问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即(词义:是)公大兄无奕女(词义:无奕,指谢奕,字无奕。女,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左将军王凝之(词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妻也。提问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答案:“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既比喻了雪的颜色,更形象描绘出雪的形状,意蕴强,有美感,而“撒盐空中”仅比喻了雪的颜色。提问4: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答案: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后者的才气。(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词义:约定)行(词义:出行),期日中(词义:正午时分),过(词义:超过、越过)中不至(词义:到)(句式:省略句,省略“友”),太丘舍(词义: 舍弃,抛弃)去(词义:离开)。去后乃(词义:才)(句式:省略句,省略“友”)至。元方时(词义:当时)年(词义:年龄、年纪)七岁,门外(词义:名词作状语,在门外)戏(词义: 玩耍、嬉戏)。客问元方(词义: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尊君(词义: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在不?(词义:通“否”,不)”答曰(词义:说):“待(词义:等待)君(词义:您)久不至,已去(词义:已经离开)。”友人便(词义:于是)怒曰:“非(词义:不是)人哉!与人期行,相(词义:我,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词义:丢下,舍弃。)而(词义:表承接,就)去。”元方曰:“君与家君(词义:谦辞,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词义:就是)无信(词义:不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词义:没有礼貌)。”提问1: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答案:第一.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表述得很清楚;第二.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第三.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友人惭(词义: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下车引(词义:拉,要和元方握手)之。元方入(词义:进入)门不顾(词义:回头看)。提问2: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特点。提问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提问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五)诗句和金句积累1.与咏雪相关的名句。(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9)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2.与“礼”有关的名言警句。(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2)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4)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5)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3.与“信”的有关名言警句。(1)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3)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 四.闯关演练闯关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答案:xù nǐ fǒu zhòu fù yùn y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不久,一会儿 (2)不如,不及 (3)约定 (4)才 (5)当时 (6)回头看3.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例: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曰。 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答案:(1)怒不可遏 (2)至死不渝 言而有信 4.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案:(1)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闯关习题二:(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2)俄而雪骤 ________(3)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4)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答案:(1)聚集 (2)急 (3)相比 (4)趁,乘 2.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案:(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谢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答案:寒雪日 内/家里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答案:(1)舍弃 (2)离开 (3)舍弃 (4)拉,牵拉 6.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元方入门不顾。答案:(1)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答案: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 8.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9.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闯关习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译文: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译文: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那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译文: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越是同类的人,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的解释有误,“适”的意思是“正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句意可知应选 C。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分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闯关习题四: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完成11-14题。(10分)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译文: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恐已暮矣 (暮:晚了) B.安敢戏其君 (戏:戏弄)C.日出之阳 (阳:太阳) D.何不炳烛乎 (炳:点,点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的解释,仔细分析原句的内容,可以得出解释有误的是C项,“日出之阳”中的“阳”意思是阳光,并不是太阳。1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3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答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都安居是学好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断句遵循的几个原则是:①保证语句流畅;②不破坏原意;③意义单位不割裂;④断后再读,品味调整。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盲臣安敢戏其君? 答案: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语句,注意结合语句中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语境进行翻译,注意语言的流畅完整,不要写错别字。可以参考例文进行分析。1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答案: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强调了时时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年轻人珍惜大好时光,立志向学,成就一番事业。五.理解性记忆(一)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2.《世说新语》(二)文言现象1.通假字例:尊君在不(通“ ”,不)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专指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 ;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4)与人期行古义: ;今义:预定的时间。(5)相委而去古义: ;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6)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引导。3.词类活用(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 )(2)友人惭(意动用法, )4.重要虚词(1)乃去后乃至(副词, )(2)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 )(3)之下车引之(代词, )5.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倒装句(三)挖空训练和课文内容理解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行(四)诗句和金句积累1.与咏雪相关的名句。2.与“礼”有关的名言警句。3.与“信”的有关名言警句。
第七讲:掌握文言现象 快速读懂文言文——命题组长划重点之《世说新语》二则考点讲与练(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重点虚词等,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础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重点虚词等,提高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完成下面谐音接龙,相通的两个字可以谐音:盖世英 涌澎 案叫 地而 貌不扬答案:盖世英雄,汹涌澎湃,拍案叫绝,崛地而起,其貌不扬(二)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先后担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等职。他性情谦虚,清正廉洁,知人善任,性情简约朴素,爱好文史书籍以及相关文章义理,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世说新语》一书。2.《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三)文言现象1.通假字例:尊君在不(通“否”,不)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4)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5)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6)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3.词类活用(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4.重要虚词(1)乃去后乃至(副词,才)(2)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3)之下车引之(代词,他,指陈元方)5.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3)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空中撒盐差可拟。”)(四)挖空训练和课文内容理解1.咏雪谢太傅(词义:三公之一,位次太师而在太保之上)寒雪日(省略句:省略介词,在)内集(词义:家庭聚会),与儿女(词义:子侄辈)讲论(词义:讲解)文义(词义:诗文的义理)。提问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俄而(词义:不久)雪骤(词义:急,紧),公欣然(词义: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词义:像什么)”兄子胡儿(词义: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词义: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词义:倒不如)柳絮因(词义: 凭借)风起。”公大笑乐(词义:开心)。提问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即(词义:是)公大兄无奕女(词义:无奕,指谢奕,字无奕。女,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左将军王凝之(词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妻也。提问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答案:“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既比喻了雪的颜色,更形象描绘出雪的形状,意蕴强,有美感,而“撒盐空中”仅比喻了雪的颜色。提问4: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答案: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后者的才气。(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词义:约定)行(词义:出行),期日中(词义:正午时分),过(词义:超过、越过)中不至(词义:到)(句式:省略句,省略“友”),太丘舍(词义: 舍弃,抛弃)去(词义:离开)。去后乃(词义:才)(句式:省略句,省略“友”)至。元方时(词义:当时)年(词义:年龄、年纪)七岁,门外(词义:名词作状语,在门外)戏(词义: 玩耍、嬉戏)。客问元方(词义: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尊君(词义: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在不?(词义:通“否”,不)”答曰(词义:说):“待(词义:等待)君(词义:您)久不至,已去(词义:已经离开)。”友人便(词义:于是)怒曰:“非(词义:不是)人哉!与人期行,相(词义:我,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词义:丢下,舍弃。)而(词义:表承接,就)去。”元方曰:“君与家君(词义:谦辞,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词义:就是)无信(词义:不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词义:没有礼貌)。”提问1: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答案:第一.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表述得很清楚;第二.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第三.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友人惭(词义: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下车引(词义:拉,要和元方握手)之。元方入(词义:进入)门不顾(词义:回头看)。提问2: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特点。提问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提问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五)诗句和金句积累1.与咏雪相关的名句。(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9)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2.与“礼”有关的名言警句。(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2)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4)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5)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3.与“信”的有关名言警句。(1)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3)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 四.闯关演练闯关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答案:xù nǐ fǒu zhòu fù yùn y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不久,一会儿 (2)不如,不及 (3)约定 (4)才 (5)当时 (6)回头看3.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例: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曰。 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答案:(1)怒不可遏 (2)至死不渝 言而有信 4.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案:(1)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闯关习题二:(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2)俄而雪骤 ________(3)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4)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答案:(1)聚集 (2)急 (3)相比 (4)趁,乘 2.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案:(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谢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答案:寒雪日 内/家里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答案:(1)舍弃 (2)离开 (3)舍弃 (4)拉,牵拉 6.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元方入门不顾。答案:(1)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答案: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 8.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9.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闯关习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译文: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译文: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那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译文: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越是同类的人,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的解释有误,“适”的意思是“正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句意可知应选 C。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分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闯关习题四: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完成11-14题。(10分)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译文: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恐已暮矣 (暮:晚了) B.安敢戏其君 (戏:戏弄)C.日出之阳 (阳:太阳) D.何不炳烛乎 (炳:点,点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的解释,仔细分析原句的内容,可以得出解释有误的是C项,“日出之阳”中的“阳”意思是阳光,并不是太阳。1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3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答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都安居是学好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断句遵循的几个原则是:①保证语句流畅;②不破坏原意;③意义单位不割裂;④断后再读,品味调整。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盲臣安敢戏其君? 答案: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语句,注意结合语句中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语境进行翻译,注意语言的流畅完整,不要写错别字。可以参考例文进行分析。1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答案: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强调了时时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年轻人珍惜大好时光,立志向学,成就一番事业。五.理解性记忆(一)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2.《世说新语》(二)文言现象1.通假字例:尊君在不(通“ ”,不)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专指子女。(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 ;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4)与人期行古义: ;今义:预定的时间。(5)相委而去古义: ;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6)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引导。3.词类活用(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 )(2)友人惭(意动用法, )4.重要虚词(1)乃去后乃至(副词, )(2)而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 )(3)之下车引之(代词, )5.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倒装句(三)挖空训练和课文内容理解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行(四)诗句和金句积累1.与咏雪相关的名句。2.与“礼”有关的名言警句。3.与“信”的有关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