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课《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十七课《壶口瀑布》(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十八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3.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4.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2.感受景物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长江,她以自己的源远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欣赏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这片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马丽华, 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女作家,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走过西藏》,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 《西藏之旅》,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2、写作背景
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
知识链接
各拉丹东雪山是长江三源之一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位于唐古拉山中段,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各拉丹冬,藏语意思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
各拉丹东冰川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 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各拉丹东峰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草原上点缀着成群的牛羊。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藏北游历》是作者多次游历西藏的总汇,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无人区、亲身领略过的漠风,以及亲眼目睹的长江源头等令人难忘的经历。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
字词积累: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粗短而结实。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边读边标画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游踪。
(生阅读交流)
预设 时间推移:第二天。
地点转换:草坝子上的营地—砾石堆上—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进入冰塔林。
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2.追问:文章按照时空顺序,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讲述了哪些见闻感受?浏览文章,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提示:
(1)找出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象,概括景物特征,并做好批注。
(2)勾画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
(3)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1)所见:①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第1、2段,写雪山的高峻、雄壮、变化多端);②在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第5段,写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③靠近冰山(第6段,写其图案难以名状);④身处冰窟(第10、11段,写冰体的千姿百态,冰山的晶莹洁白、闪闪生光);⑤重返冰河(第14段,写听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一刻不停)。
(2)所感:
远眺雪山 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雄伟 神秘
张望冰峰和冰河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
身处冰窟 是琼瑶仙境……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感觉置身琼瑶仙境,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倾听水声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作者按照时空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层次清晰地描述了自己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从远眺、近观到身处其间,描写重点从雪山转向冰塔林再到冰窟,景物特点各异,营造出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突出了风景给人带来的震撼和触动。
三、精读品析
1.分析详略安排
作者在讲述这段游览经历时,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色。文章第5—14段在描写冰塔林时是怎样进行详略安排的?
预设 第5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
第6段:略写近看冰山的形态。
第10、11段:详写置身冰窟时看到的奇丽景象。
第12—14段:略写第二天重返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
2.感受神韵
朗读第10、11段,勾画描写冰塔林美景的语句进行品析,感受景物的神韵,并写出评析文字。
提示: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感官描写等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评析:简笔勾勒冰体的奇形怪状,美不胜收,并且称这些奇形怪状为“最漂亮的这番模样”,足见作者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之情。(描写方法)
(生交流)
预设(1)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
评析:从听觉角度描写,表现冰风的永不停息与凛冽。(感官描写)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评析:置身冰窟中,感觉仿佛置身于“琼瑶仙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冰窟的美丽、圣洁;“静穆”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冰窟的静态美;“晶莹和洁白”,写出冰的颜色与亮度。(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3)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评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的流苏”比作“长发”,生动形象地写出冰窟中冰体的形状怪异、美丽瑰奇。运用对比,用人的渺小衬托冰山的巨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4)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评析:运用大笔涂抹的方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冰的色彩美,表现冰塔林的光彩神韵。(描写方法、感官描写)
根据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缺少了神韵。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四、合作探究
1.通过对“最美冰塔林”的品读,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塔林的美景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预设 写景方法:
2.比较异同
本文与《壶口瀑布》在写景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预设 相同:都做到了情景交融。
不同:《壶口瀑布》在写景中,更多地运用议论、直接抒情的句子引出关于人生的思考;本文中作者则更多现身于景物描写之中,其景物描写更偏向于主观的感受、想象。
五、课堂小结:
作者写景,重在神韵,把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客观描写融为一体,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赋予文章独特的神韵,引发读者的遐想,正好体现了本文的特色:自然风景与人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
人教部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探究,品析语言,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