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语交际二:同读一本书》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统整备课》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9《那个星期天》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习作例文》Word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重点)
4.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重点)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或之前学过的课文,回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并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思考它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表格的异同,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
3.日积月累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能够背诵这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你能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连线吗?
《汤姆·索亚历险记》 塞尔玛·拉格洛芙 美国
《骑鹅旅行记》 马克·吐温 俄国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瑞典
2.在下面的这些作品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写学习单。
3.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理由。
二、交流学习,巩固方法
1.从作品情节出发评价人物。
(1)请同学们读一段从课文中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情节中找出不一样的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学会从具体的情节出发,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2.从人物描写方面评价人物。
(1)请同学们读一段从课文中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3.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
(1)请同学们读一段从课文中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类似的人物吗?
(4)师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4.小结阅读方法。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了可以运用哪些好的阅读方法来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吗?
要点:从作品情节出发评价人物,从人物描写方面评价人物,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
5.除了上述的方法,评价人物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
(1)《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在这样的环境下,老汉镇定地指挥村民们有秩序地排队过桥。从中可以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人?(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要点:我们还可以从环境描写方面去评价人物形象。
(2)《少年闰土》,这是我们上学期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鲁迅,从课文中可看出“我”是怎样的人?(可爱、单纯、天真)
要点:这篇课文是小说《故乡》的节选,我们只阅读一部分内容,并不能全面地评价文中的“我”这个人物形象,我们要阅读整部作品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经历等后再进行评价。
三、搭建平台,畅所欲言
1.回顾自己阅读的名著,想一想书里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根据提示进行交流:
我阅读了《______________》,认识了书里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的描写中,让我感受到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胜枚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读更多的名著,认识更多名著里的人物。希望你们能够认真阅读,客观、全面地评价书里的人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3.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悟,学习仿写
1.学习使用夸张手法。
(1)自读自悟。
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谈谈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要点: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领悟表达效果。
A.师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两类,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有两种形式,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类有一种形式,即“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B.读教材上的例句,感受这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三句话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点:第一句和第三句使用了扩大夸张,第二句使用了缩小夸张。
(3)全班交流感悟加点的部分的共同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把泪水比作雨,突出镇上的人们当时激动的心情。
②“眨眼就到了”,用“眨眼”来形容时间过得快。
③“大山都抖了三抖”,用“大山都抖了三抖”形象地描写出了吼声“大”的程度。
(4)小结:这些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人物或事物的情态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5)出示词语,读一读。
课件出示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①引导学生想象与这些词语相关的内容或情形,进行仿写。
②班内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例:我饿得都能吞下一头牛。
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③仿照例句,发挥想象,用“厚、盼望、喜欢”练写句子。
2.品味语言表达。
(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它们是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译法,与你喜欢的有什么不同。
要点:
第一组译文:第一句侧重写这个夜晚的辉煌、前所未有;第二句运用比喻,使用短句写出了眼泪多,语句读起来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第二组译文:第一句是用长句侧重写场面的伟大,伟大到从未见过;第二句同样运用比喻,写出了眼泪多,但更侧重写眼泪如何涌出;长句的使用让文章更严密、细致,气势磅礴。
第三组译文:第一句同样侧重写夜晚,但只写出了夜晚的激动人心,不如前两组译文的句子;第二句运用比喻写眼泪多,但只侧重强调到处都是眼泪,不如前两组的句子丰富、立体。
(3)小结:比较不同的语句,我们可以从表达手法、语言特点以及阅读感受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二、诵读积累,感悟传承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学生自主阅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更有早行人”中的“更”在这里读四声。
(3)多种形式朗读。
①同桌合作互读。
②男女生上下句接读。
③在句子中留白,引导学生补充(齐读)。
2.初步理解名言的意思。
(1)小组内读名言,谈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要点: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大意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大意是: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意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意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大意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2)相机播放视频,讲解动画。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4.尝试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接龙背诵。
(3)齐声背诵。
(4)配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描写一个场景,用上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
2.搜集一些有关勤奋、识人、交友的名言,并在班级中交流。
作品名称
对书中人物的评价
评价依据
《鲁滨逊漂流记》
《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2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2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话题交流,学习“识字加油站”,借助图片,学习“字词句运用”,对比交流,明确“写话”要求,展示书写,交流经验,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