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74418/1-17046939327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74418/1-17046939328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74418/1-17046939328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74418/0-17046939305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三课时)+分层作业,文件包含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docx、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分层作业pdf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核心素养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化学观念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科学思维通过学习,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应用于鉴别一些典型物质的溶液。◆科学探究与实践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科学态度与责任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研究问题。3.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认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2.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3.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4.酸的通性。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6.碱的通性◆难点1.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2.从离子观点了解酸和碱的通性。◆教学突破本课题的学习可采用边实验边讨论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其动手、动脑、总结、归纳的能力。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酸与金属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用品。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题。2.课前在网上搜集关于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用途的资料。3.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酸碱指示剂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二、酸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课二、碱的化学性质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及酸和碱的通性,还学习了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从离子观点了解酸和碱的通性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二、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2.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浓硫酸的腐蚀性4.浓硫酸的稀释三、酸的通性1.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2.酸跟金属的反应3.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四、几种常见碱的特性及主要用途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2.几种常见碱的用途五、碱的通性1.碱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2.碱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酸,请你用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将它们鉴别出来。物理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探讨与反思在介绍常见的酸和碱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列举出见过或知道的酸和碱,然后再用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用的酸和碱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对于酸和碱,教材最初介绍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时没有给出定义,在介绍酸、碱溶液导电实验后,也没有直接给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只是解释了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解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不宜加深和拓宽。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教材也只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几种物质来进行简单归纳,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并在课题小结时适当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课:酸和碱是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两类不同的重要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日常生活中含有酸和碱的物质有很多,大家知道的含有酸或碱的物质有哪些呢?2.讲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食醋、果汁、胃液中分别含有醋酸、果酸、盐酸;在石灰水、炉具清洁剂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板书:常见的酸和碱)3.提问:大家刚才说出了几种酸和碱,那我们怎样来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填写第51页的表格。提问:经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讲解:大家归纳得很好。我们把这种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像刚才我们实验中用到的石蕊、酚酞这类物质都是酸碱指示剂。(板书:酸碱指示剂)趣味小知识讲解:石蕊指示剂是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是化学史上最早用来鉴别溶液酸碱性的一种试剂。它是在17世纪被英国化学家波义耳首先发现的。还有许多植物色素也可以作酸碱指示剂。4.提问: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和说明,指出这四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1.进入新课题的学习,讨论并回答:含有酸的物质有:食醋、果汁、胃液等;含有碱的物质有:石灰水、炉具清洁剂,等等。2.认真听讲,记录。3.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表格: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变红不变色石灰水变蓝变红盐酸变红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变红分组讨论并回答: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认真听讲,互相讨论。4.回答:食醋和硫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是碱溶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颜色、形态,并闻气味。(板书: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提醒:大家在闻气味的时候要注意用煽风闻味的方法。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第52页的表格。讲解:大家看到的浓盐酸是不是略带黄色,其实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但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3+而带黄色。提问:(1)装有盐酸的瓶子瓶口的白雾是什么?(2)白雾是怎样产生的?它说明了盐酸的什么性质?(3)浓盐酸应如何保存?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各有什么变化?(不断启发,提示学生)讲解:烟和雾的区别在哪里呢?原来烟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是液体小颗粒。2.讲解: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教材中关于盐酸和硫酸的用途的资料,结合大家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关于几种常见的酸的用途的资料来进行交流讨论。(板书: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演示实验1:(1)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2)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3)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板书:浓硫酸的腐蚀性)讲解: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出来,这种性质叫做脱水性。纸、木棍和布均含C、H、0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所以它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碳酸氢钠溶液。4.演示实验2: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让学生触摸烧杯外壁。(板书:浓硫酸的稀释)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问: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说明了什么?设问:上面的实验是将浓硫酸慢慢注人永中,请大家思考能否将水注人浓硫酸中呢?讲述: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耐温度变化的容器的器壁慢慢注人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沸腾并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紧记!提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保存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补充:利用这一性质,浓硫酸可作干燥剂。1.仔细观察后,填写表格: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态无色,粘稠、油状、液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有白雾瓶口无白雾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分组讨论,回答:(1)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盐酸小液滴。(2)这是由于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为盐酸小液滴,许多盐酸小液滴散布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白雾。这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3)浓盐酸应密封保存。由于浓盐酸易于挥发,所以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都会变小。2.互相交流所查阅的资料,体会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1)写出的字为黑色(2)木棍变黑(3)被滴到浓硫酸的地方变黑回答:因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认真听讲,记忆。4.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回答:烧杯发热。这说明浓硫酸与水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讨论。认真听讲,记忆,做好课堂笔记。讨论并回答:因为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导致溶液变稀,所以浓硫酸一定要密封保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实验:如图10-1-1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 图10-1-1(板书: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提向: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引导:回忆第八单元所学的几种金属(镁、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酸跟金属的反应)提问: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补充:浓硫酸和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复杂,初中化学不讨论。此外,单质铁跟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盐为亚铁盐。3.实验: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过二会儿取出,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板书: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提问:(1)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样吒的结论?(2)如果铁钉放在盐酸或者稀硫酸里久了,又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为什么?4.提问:经过了以上的探究活动,请大家归纳出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讲述:我们把这种酸溶液的相似性称为酸的化学通性。5.总结并布置课堂练习题。1.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变红不变色稀硫酸变红不变色.回答:盐酸和稀硫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填写表格: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回答: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都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现象铁锈+盐酸铁钉表面的锈没有了,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铁锈+硫酸同上分组讨论,并回答:(1)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都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2)如果铁钉放在盐酸或稀硫酸里久了,表面的铁锈被盐酸溶解后,盐酸或稀硫酸又可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4.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4)酸具有一些通性。5.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碱的特性及主要用途。(板书: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2.演示实验(用镊子取3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1)取出一块,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2)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讲解:刚才大家看到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很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潮解。3.实验:将一支洗净的鸡爪放在盛有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放置20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讲解: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烧碱。复习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液沾到皮肤上,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设问:氢氧化钠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处理呢?讲解:除了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外,还应再涂上硼酸溶液。总之,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这一点请大家紧记!4.实验: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观察现象。讲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也有腐蚀作用,在使用时也应注意安全。请大家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制成表格。5.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的资料,结合大家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关于几种常见碱的用途的资料来进行交流讨论。(板书:几种常见碱的用途)1.听教师导入。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1)回答:白色块状固体。(2)回答: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3)现象:氢氧化钠很快被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认真听讲,理解。3.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鸡爪被腐蚀了,说明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认真听讲,理解记忆。讨论并回答: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碳酸氢钠溶液。认真听讲,理解记忆。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填写表格: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易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微溶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5.互相交流所查阅资料,体会几种常见碱的用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酸的通性,请大家回忆一下酸有哪几条化学通性?2.讲述:这节课我们再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碱的通性。实验:如图10-1-2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图10-1-2(板书:碱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讲述:碱溶液的第一条通性就是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补充:与酸一样,只有可溶性的碱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是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3.学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2=Na2CO3+H2O提问:上述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3)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SO3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问:从以上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板书:碱眼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提问:经过了以上的探究活动,请大家归纳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小结:我们把这种碱溶液的相似性称为碱的化学通性。5.提间: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大家已知 道盐酸等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大家又知道氢氧化钠等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6.演示实验:分别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1)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如 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Cl-,H2S04。在水中解离出H+和SO42-,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即H+,所以,酸溶液有一些相似性,也就是酸的通性。(2)同样道理,碱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与OH-如 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解离出Ca2-和OH-,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即OH-,所以,碱溶液有一些相似性,也就是碱的通性。7.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1.回答:酸的通性有:(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2.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变红氢氧化钙溶液变蓝变红回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3.分组讨论,互相交流:(1)Ca(0H)2+CO2=CaCO3↓+H2O(2)足量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所以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盐和水。(3)2NaOH + SO3=Na2SO4+H20讨论并回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具有一些通性。5.兴趣被激起,急切想知道答案。6.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描述: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分组讨论并回答:这说明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7.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并完成课堂练习。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核心素养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化学观念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科学思维通过学习,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应用于鉴别一些典型物质的溶液。◆科学探究与实践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科学态度与责任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研究问题。3.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认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2.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3.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4.酸的通性。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6.碱的通性◆难点1.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2.从离子观点了解酸和碱的通性。◆教学突破本课题的学习可采用边实验边讨论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其动手、动脑、总结、归纳的能力。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酸与金属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用品。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题。2.课前在网上搜集关于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用途的资料。3.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酸碱指示剂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二、酸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课二、碱的化学性质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及酸和碱的通性,还学习了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从离子观点了解酸和碱的通性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二、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2.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浓硫酸的腐蚀性4.浓硫酸的稀释三、酸的通性1.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2.酸跟金属的反应3.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四、几种常见碱的特性及主要用途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2.几种常见碱的用途五、碱的通性1.碱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2.碱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酸,请你用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将它们鉴别出来。物理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探讨与反思在介绍常见的酸和碱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列举出见过或知道的酸和碱,然后再用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用的酸和碱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对于酸和碱,教材最初介绍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时没有给出定义,在介绍酸、碱溶液导电实验后,也没有直接给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只是解释了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解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不宜加深和拓宽。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教材也只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几种物质来进行简单归纳,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并在课题小结时适当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课:酸和碱是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两类不同的重要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日常生活中含有酸和碱的物质有很多,大家知道的含有酸或碱的物质有哪些呢?2.讲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食醋、果汁、胃液中分别含有醋酸、果酸、盐酸;在石灰水、炉具清洁剂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板书:常见的酸和碱)3.提问:大家刚才说出了几种酸和碱,那我们怎样来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填写第51页的表格。提问:经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讲解:大家归纳得很好。我们把这种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像刚才我们实验中用到的石蕊、酚酞这类物质都是酸碱指示剂。(板书:酸碱指示剂)趣味小知识讲解:石蕊指示剂是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是化学史上最早用来鉴别溶液酸碱性的一种试剂。它是在17世纪被英国化学家波义耳首先发现的。还有许多植物色素也可以作酸碱指示剂。4.提问: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和说明,指出这四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1.进入新课题的学习,讨论并回答:含有酸的物质有:食醋、果汁、胃液等;含有碱的物质有:石灰水、炉具清洁剂,等等。2.认真听讲,记录。3.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表格: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变红不变色石灰水变蓝变红盐酸变红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变红分组讨论并回答: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认真听讲,互相讨论。4.回答:食醋和硫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是碱溶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颜色、形态,并闻气味。(板书: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提醒:大家在闻气味的时候要注意用煽风闻味的方法。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第52页的表格。讲解:大家看到的浓盐酸是不是略带黄色,其实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但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3+而带黄色。提问:(1)装有盐酸的瓶子瓶口的白雾是什么?(2)白雾是怎样产生的?它说明了盐酸的什么性质?(3)浓盐酸应如何保存?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各有什么变化?(不断启发,提示学生)讲解:烟和雾的区别在哪里呢?原来烟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是液体小颗粒。2.讲解: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教材中关于盐酸和硫酸的用途的资料,结合大家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关于几种常见的酸的用途的资料来进行交流讨论。(板书: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演示实验1:(1)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2)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3)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板书:浓硫酸的腐蚀性)讲解: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出来,这种性质叫做脱水性。纸、木棍和布均含C、H、0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所以它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碳酸氢钠溶液。4.演示实验2: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让学生触摸烧杯外壁。(板书:浓硫酸的稀释)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问: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说明了什么?设问:上面的实验是将浓硫酸慢慢注人永中,请大家思考能否将水注人浓硫酸中呢?讲述: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耐温度变化的容器的器壁慢慢注人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沸腾并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紧记!提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保存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补充:利用这一性质,浓硫酸可作干燥剂。1.仔细观察后,填写表格: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态无色,粘稠、油状、液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有白雾瓶口无白雾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分组讨论,回答:(1)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盐酸小液滴。(2)这是由于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为盐酸小液滴,许多盐酸小液滴散布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白雾。这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3)浓盐酸应密封保存。由于浓盐酸易于挥发,所以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都会变小。2.互相交流所查阅的资料,体会几种常见酸的用途。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1)写出的字为黑色(2)木棍变黑(3)被滴到浓硫酸的地方变黑回答:因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认真听讲,记忆。4.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回答:烧杯发热。这说明浓硫酸与水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讨论。认真听讲,记忆,做好课堂笔记。讨论并回答:因为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导致溶液变稀,所以浓硫酸一定要密封保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实验:如图10-1-1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 图10-1-1(板书: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提向: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引导:回忆第八单元所学的几种金属(镁、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酸跟金属的反应)提问: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补充:浓硫酸和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复杂,初中化学不讨论。此外,单质铁跟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盐为亚铁盐。3.实验: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过二会儿取出,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板书: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提问:(1)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样吒的结论?(2)如果铁钉放在盐酸或者稀硫酸里久了,又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为什么?4.提问:经过了以上的探究活动,请大家归纳出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讲述:我们把这种酸溶液的相似性称为酸的化学通性。5.总结并布置课堂练习题。1.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变红不变色稀硫酸变红不变色.回答:盐酸和稀硫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填写表格: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回答: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都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现象铁锈+盐酸铁钉表面的锈没有了,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铁锈+硫酸同上分组讨论,并回答:(1)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都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2)如果铁钉放在盐酸或稀硫酸里久了,表面的铁锈被盐酸溶解后,盐酸或稀硫酸又可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4.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4)酸具有一些通性。5.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碱的特性及主要用途。(板书: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2.演示实验(用镊子取3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1)取出一块,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2)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讲解:刚才大家看到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很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潮解。3.实验:将一支洗净的鸡爪放在盛有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放置20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讲解: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烧碱。复习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液沾到皮肤上,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设问:氢氧化钠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处理呢?讲解:除了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外,还应再涂上硼酸溶液。总之,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这一点请大家紧记!4.实验: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观察现象。讲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也有腐蚀作用,在使用时也应注意安全。请大家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制成表格。5.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的资料,结合大家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关于几种常见碱的用途的资料来进行交流讨论。(板书:几种常见碱的用途)1.听教师导入。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1)回答:白色块状固体。(2)回答: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3)现象:氢氧化钠很快被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认真听讲,理解。3.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鸡爪被腐蚀了,说明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认真听讲,理解记忆。讨论并回答: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的碳酸氢钠溶液。认真听讲,理解记忆。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填写表格: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易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微溶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5.互相交流所查阅资料,体会几种常见碱的用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酸的通性,请大家回忆一下酸有哪几条化学通性?2.讲述:这节课我们再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碱的通性。实验:如图10-1-2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图10-1-2(板书:碱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讲述:碱溶液的第一条通性就是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补充:与酸一样,只有可溶性的碱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是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3.学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2=Na2CO3+H2O提问:上述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3)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SO3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问:从以上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板书:碱眼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提问:经过了以上的探究活动,请大家归纳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小结:我们把这种碱溶液的相似性称为碱的化学通性。5.提间: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大家已知 道盐酸等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和讨论,大家又知道氢氧化钠等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6.演示实验:分别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1)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如 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Cl-,H2S04。在水中解离出H+和SO42-,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即H+,所以,酸溶液有一些相似性,也就是酸的通性。(2)同样道理,碱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与OH-如 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解离出Ca2-和OH-,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即OH-,所以,碱溶液有一些相似性,也就是碱的通性。7.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1.回答:酸的通性有:(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2.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填写表格: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蓝变红氢氧化钙溶液变蓝变红回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3.分组讨论,互相交流:(1)Ca(0H)2+CO2=CaCO3↓+H2O(2)足量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所以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盐和水。(3)2NaOH + SO3=Na2SO4+H20讨论并回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具有一些通性。5.兴趣被激起,急切想知道答案。6.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描述: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分组讨论并回答:这说明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7.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并完成课堂练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