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9155/0-17046189286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69155/0-17046189286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7.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不正确的是2. “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其主要原因是3. 2022年8月,重庆多地发生森林火灾。下列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4. 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5. 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混合气中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爆炸最剧烈,按理论计算爆炸最猛烈时,氢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中,氢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不考虑气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6.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7. 节约用水,人人有则。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8.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11.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二、填非选择题1. 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__________。(2)液氢是常用的火箭燃料,以液氧作为助燃剂,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写一点)。(3)森林发生火灾时,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火。 2.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1)请写出甲同学挤压滴管1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 。(3)乙同学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a℃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25℃B.40℃C.80℃D.260℃(4)甲同学要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燃烧管,目的是 。4(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注射器活塞反应前停留在55mL刻度处,导管容积忽略不计(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利用烧杯中氧化钙与水反应引燃白磷,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_______(填序号)移动。A、向右 B、向左 C、先向左再向右 D、先向右再向左若白磷量充足,装置不漏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___mL刻度处。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A、该实验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B、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C、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准确。(2)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滴下的水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___________。【定性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②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③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则另一种产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定量研究】4.6g某物质在一定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B.电烤炉着火,用水浇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A.纸不是可燃物B.与氧气接触面太小C.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D.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A.以火灭火,隔绝氧气B.挖隔离带,清除或隔绝可燃物C.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D.吊桶灭火,降温或隔绝可燃物A.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29%B.33%C.40%D.67%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C.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严禁烟火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A.B.C.D.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乘坐地铁,不可携带易燃易爆物品C.医疗废弃物无需处理直接丢弃D.在加油站、油库、面粉厂拨打手机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离开D.烧火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