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练
展开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灌木下土壤往往具有更多的养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壤B.气候
C.水分D.植被
4.“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
[2022·福建莆田高一质检]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大小兴安岭在春季容易发生火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纬度
C.冻土D.地形
6.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易发生大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
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
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
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
7.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能力提升]
8.农民种植庄稼获得农产品,主要是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稳定功能B.发展功能
C.演化功能D.生产功能
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研究人员发现:在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1000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某些时段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小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他们同时观察到,与下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相比,纳马夸兰多肉植物的叶片更为肥厚。据此完成9~10题。
9.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叶片比甲地更肥厚的主要原因是纳马夸兰地区( )
A.热量更好B.降水更多
C.光照更强D.风力更小
10.关于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休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部的多肉植物休眠期更长'②北部的多肉植物休眠期更长'③多肉植物休眠期主要在夏季'④多肉植物休眠期主要在冬季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2.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
13.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如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课后作业提升13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各要素中①为大气,②为生物,③为地质,④为地形,⑤为水文,其中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要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影响要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小;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只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土壤高。
答案:1.C 2.A
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灌木下土壤往往具有更多的养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故植被是影响“沃岛效应”形成的关键因素。第4题,由材料可知,“沃岛效应”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出现后,灌木下土壤具有更多的养分,植被生长更茂盛,有利于防风固沙。
答案:3.D 4.B
5~6.解析:第5题,我国寒温带湿地以环境冷湿为特点,当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A对。纬度对气候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冷湿环境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冻土是由气候影响形成的,C错。地形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D错。第6题,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易发生大火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B对。植被生长好,不是大火易发生的主要原因,A错。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与火灾无必然联系,C错。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此时对流弱,雷电少,D错。
答案:5.A 6.B
7.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沼泽就是地表积水的地区,形成原因是该地区水源多且不易流走或蒸发、下渗。
答案:(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整体
(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下有冻土层的存在,使表层积水不容易下渗。
8.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稳定功能和生产功能。农民利用土地的肥力种植农作物,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答案:D
9~10.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是热带沙漠,全年降水少,纳马夸兰地区部分时段受西风的影响,降水稍多,所以多肉植物叶片更肥厚,B正确。第10题,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多肉植物处于休眠期,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时间长于南部,休眠期更长,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答案:9.B 10.B
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分布范围没有到达亚热带季风区,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区,目前主要分布在青海和新疆部分地区,①③对,②④错。第12题,读图可知,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分布范围更小,更加靠近西北有水源的地区,说明目前野骆驼分布区气候更干旱,A对。地形对野骆驼分布关系不大,B错。目前气候更加干旱,河流发育少,C错。热量条件主要与纬度有关,与原分布区相比,没有变化,D错。
答案:11.A 12.A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R河大峡谷位于西风带,受西南风影响,大峡谷北壁为迎风坡,有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被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而南壁则是背风坡,降水少。谷底受西南风影响小,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形成荒漠。第(2)题,R河径流量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加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4.解析:第(1)题,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第(2)题,注意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答案:(1)类型:热带雨林。形成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课后测评,共6页。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课后练习题,共6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综合训练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