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后作业题
展开下图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图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5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D.植被覆盖率高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某无人干扰的绿洲边缘的土地,其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的数据。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1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
A.凝结水B.河流水C.生物水D.地下水
4.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在1~6时,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温度高,蒸发强,水汽难凝结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来自绿洲的气流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D.来自绿洲的气流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如图为索马里半岛东岸(北印度洋西侧)某季节洋流示意图,图示洋流向东北快速流去,表层海水流走后,引起深层冷海水因补偿而上升,上升后的冷海水又被该洋流带走,深层冷海水继续上升补偿,循环不止。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月份中,该洋流势力最强盛的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下列有关该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半岛沿岸的水循环B.流动方向终年不变
C.流向与加利福尼亚寒流相同D.洋流性质与西风漂流相近
7.图示洋流所经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与下列渔场相似的是( )
A.北海道渔场B.秘鲁渔场C.北海渔场D.纽芬兰渔场
读南美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8~9题。
8.M地区可能经常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降水B.雾气C.云层D.飓风
9.若上图中区域的风力减弱,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B.降低沿岸大气湿度
C.降低沿岸海水温度D.厄尔尼诺的影响增强
下图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图中甲、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高纬度,丙在低纬度
B.甲在南半球,丙在北半球
C.甲向西南方向流,丙向东北方向流
D.甲为暖流、丙为寒流
11.下列对甲、丙两洋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洋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②在甲、丙之间的乙地有渔场形成 ③在甲、丙之间的乙地常年多雾 ④丙洋流能使得所经过的海区盐度增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感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于物质发生相变而吸收或放出的热能。下表示意某次春季冷空气在中国东海局地过境后海气间热量的交换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冷空气爆发使海气界面感热通量值显著增加的原因是( )
A.海气温差增大B.海气温差减小
C.海气气压差增大D.海气气压差减小
13.推测冷空气过境后,海气间热量交换主要为( )
A.感热通量,由海洋指向大气B.感热通量,由大气指向海洋
C.潜热通量,由海洋指向大气D.潜热通量,由大气指向海洋
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当SOI为正值时( )
A.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C.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D.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15.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海旱情加重B.中国南方遭遇暖冬
C.智利沿海渔民增收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洪灾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藏巴木错流域属于羌塘高原多年冻土区,没有冰川分布,7、8月降水量较大。湖泊面积有三个峰值,年内变化主要受气温、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下图为巴木错位置图(图1)与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过程线图(图2)。
(1)读图说明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变化特点。(4分)
(2)湖泊在2月、5月和8月出现峰值,请分别说明其原因。(4分)
(3)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研究巴木错湖面积变化的速率及影响因素,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写出巴木错湖泊5月蓄水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式。(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但好望角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下图为好望角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好望角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的主要原因。(4分)
(2)甲、乙两处均有洋流流经,试比较其主要差异。(4分)
(3)丙处为非洲著名渔场但规模远小于秘鲁渔场,简析其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南太平洋海域不同地点的海平面气压会像跷跷板一样地摆动震荡,因它发生在南半球而称为“南方震荡”。将南方震荡指数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作比较,发现相关性非常高,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下图为2010年某月份赤道及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单位:℃)。
注:距平是指与正常状况的差异,正值代表比正常值大,负值代表比正常值小。
(1)说出南方震荡指数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关系。(4分)
(2)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分析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及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气候的影响。(8分)
(3)从热力环流和东南信风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澳大利亚洪灾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下图)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呈串珠状排列在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断陷盆地内。可可西里湖泊群冰情的演化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形式中降雪减少、降雨增加。
(1)说出能直接指示可可西里气候变化的湖泊水文特征。(3分)
(2)与降雪相比,分析降雨能加速湖冰融化的原因。(4分)
(3)推测可可西里气候持续暖湿化对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的影响。(4分)
章末综合检测(四)
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两条大河纬度较高,冬季和初春降水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5月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了对河流的补给,B正确;两条河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降水较少,也缺少常年冰川,A、C错误;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示可知,鄂毕河流经的中游地区有大量的沼泽,沼泽对河流的径流起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小,C正确;两条河都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气候类型相同,降水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植被覆盖率差异不大,不会引起流量季节变化差异,A、B、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看出,与地下其他深度的土壤湿度相比,地下深度10 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要比地下深度20 cm的土壤湿度大一些,其余时间段的土壤湿度都是小的。这是由于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从1~6时气温不断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遇冷凝结,导致浅层土壤湿度加大。之后随着气温回升,浅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加大,因此比深层土壤的湿度要低,据此分析可知10 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是凝结水,因此A正确;河流水、生物水和地下水不会只在特定的时间段使表层土壤湿度加大,应该是持续稳定的,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第4题,由于绿洲边缘的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1~6时地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B项正确,A项错;荒漠中的绿洲是绿洲边缘地区水汽的主要源地,绿洲风弱时,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出现概率会降低,C项错;在1~6时,绿洲边缘的荒漠地区比热容小,降温快,气温低于绿洲内部地区,该时段的气流由荒漠吹向绿洲,D项错。故选B项。
答案:3.A 4.B
5~7.解析:第5题,图示洋流主要受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形成,西南季风最强盛的季节为夏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洋流因冷海水不断上升补偿而水温较低,为寒流。西风漂流在性质上也属于寒流,D正确。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少,水循环弱,A错误;该洋流为季风洋流,流动方向会随季节变化,B错误;该洋流由南向北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由北向南流,方向不同,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下层冷海水上升,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只有秘鲁渔场因受上升流影响而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5.C 6.D 7.B
8~9.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M地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受东南信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开海岸,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形成。受东南信风和寒流影响,M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A错误;海洋水汽充足,遇上寒流降温,容易形成海雾,B正确;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云层少,C错误;此处相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不能发育飓风(强热带低压),D错误。故选B。第9题,图示区域风力减弱(即东南信风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来自海底的盐分物质减少,浮游生物等饵料减少,加之深层冷水上升补偿减弱,海洋表层水温异常升高,破坏了鱼类生存环境,鱼类大量死亡,A错误;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图示区域沿岸由厄尔尼诺暖流取代寒流,与正常年份相比,此处水温偏高,大气湿度增加,下沉气流减弱,天气系统活跃,降水可能增多,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增强的表现,因此B、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8.B 9.D
10~11.解析:第10题,甲处水温比丙处高,所以甲处纬度比丙处低,A错误;整体来看,图中海水越往北水温越低,可知,甲丙都在北半球,B错误;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甲向东北方向流,丙向西南方向流,C错误;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的方向是一致的,据此可知,甲洋流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为暖流;丙洋流由水温较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为寒流,D正确。故选D。第11题,甲洋流为暖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①正确;在甲、丙之间的乙地,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扰动,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②正确;在甲、丙之间的乙地为寒暖流交汇处,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常年多雾,③正确;丙洋流为寒流,能使得所经过的海区盐度降低,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0.D 11.A
12~13.解析:第12题,冷空气爆发带来的干冷空气增加了海气温差,使海洋向大气释放潜热和感热,故海气界面感热通量值显著增加,由材料可知温度变化是大气与下垫面发生热交换的主要原因,A正确,B错误。与气压差关系小,C、D错误。故选A。第13题,由表格可知,海气间热量交换中潜热通量数值更大,且当冷空气过境时,大气温度低,热量交换应由海洋向大气传输且以潜热交换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2.A 13.C
14~15.解析:第14题,由材料“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可知,当SOI为正值时,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5题,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SOI为负值,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海发生洪涝现象,A错误;我国南方遭遇暖冬,B正确;上升流受抑制,智利沿海渔民减收,C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干旱,容易发生火灾,D错误。故选B。
答案:14.D 15.B
16.解析:第(1)题,读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过程线图可知,该湖泊面积1月到2月增加;2月到4月减小,4月达到面积最小值;4月到8月增加,8月出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该湖泊面积在2月份、5月份、8月份出现峰值,最大值出现在8月,湖泊面积最小出现在4月。第(2)题,由材料可知,巴木错流域属于羌塘高原多年冻土区,没有冰川分布,7、8月降水量较大,因此巴木错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且没有冰川融水补给。巴木错位于青藏高原,2月气温在0 ℃以下,湖面封冻,冰的体积比水大,冬季降雪,积雪堆积导致湖泊面积较大。5月气温回升,流域内积雪融化补给湖泊,同时气温升高,冻土融化,融水量增加。由材料可知,巴木错流域7、8月降水量较大,8月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补给湖泊的水量多,湖泊面积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巴木错面积的年内变化主要受气温、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巴木错湖面积变化的速率及影响因素需要选取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有气温、降水、蒸发,同时湖底坡度大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湖底坡度越小,湖泊面积变化速率越大。湖泊蓄水量=水量收入-水量支出。水量收入有积雪融水、流域降水、冻土融水;水量支出是流域蒸发。5月为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冻土融化,降水增加,同时蒸发量增加。因此该公式为:巴木错湖泊5月份蓄水量=该流域降水量+积雪融水量+冻土融水量-该流域蒸发量(该流域植物蒸腾量)。
答案:(1)年内面积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2月份、5月份、8月份;最小为4月,之后逐月增加,直至8月出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
(2)2月受湖面封冻、积雪堆积影响;5月气温上升使流域内积雪及冻土融水量增加所致;8月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
(3)自然因子:气温、降水、湖底坡度、蒸发等。公式:巴木错湖泊5月份蓄水量=该流域降水量+积雪融水量+冻土融水量-该流域蒸发量(该流域植物蒸腾量)。
17.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30°S以南地区,当地受盛行西风影响,由于海域面积广阔,风力强劲,风大浪急;由材料信息“多暴风雨”可知,大气能见度低,对航海产生巨大影响等。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处位于大陆西岸,主要受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影响,下部海水向表层流动,形成上升流,性质为寒流;乙处位于大陆东岸,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影响,性质为暖流。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秘鲁渔场相比,该处陆地无大型山脉影响,导致东南信风形成的离岸风势力较弱,上升流强度较小,由海底带到海面的营养盐类减少,海洋浮游生物较少,鱼类饵料少,渔业资源相对较少,所以渔场规模较小。
答案:(1)好望角位于南半球西风带附近,海域面积广阔,风力强劲,风大浪急;多暴风雨,能见度低等。
(2)甲处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下部海水向表层流动,形成上升流,性质为寒流;乙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性质为暖流。
(3)该处陆地无大型山脉分布,东南信风形成的离岸风势力较弱,形成的上升流强度较小,由海底带到海平面的营养盐类较少,海洋浮游生物较少,所以渔场规模较小。
18.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方震荡指数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温度距平值呈负相关。当南方震荡指数为负时,温度距平为正,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会出现拉尼娜现象。第(2)题,在赤道附近地区南太平洋上,秘鲁沿岸因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气流为主。在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气流为主。在近海面,大气由太平洋东部吹向西部,高空由西部吹向东部,构成沃克环流。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沃克环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转成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第(3)题,出现拉尼娜现象时,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降水量的增加,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加。
答案:(1)南方震荡指数为负值时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南方震荡指数为正值时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
(2)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太平洋东部的温度升高,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3)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加。
19.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由材料“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形式中降雪减少、降雨增加”可知,气温升高,水温也会升高;水温升高,湖泊冻结时间会推迟,融冰时间会提前,导致结冰期变短,冰层变薄;降水增加导致湖泊水量增大,水位升高。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与固态的雪相比,液态的水温度较高,故降水能促进湖冰的融化;雨水具有流动性,能对冰面进行冲刷,增加冰面粗糙度,降低冰层反射率,湖冰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增加,加速湖冰融化。第(3)题,根据题意,可可西里气候持续变暖变湿,使得冰川融化,降水增加,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湖面面积增加,一旦湖水溢出,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影响,将出现三湖贯通,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内流湖演变为外流湖,盐度不断降低,湖泊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答案:(1)湖泊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水温升高,湖泊冻结时间推迟(消融时间提前),结冰期变短,冰层变薄。
(2)雨水温度较高,促进湖冰融化;雨水对冰面的冲刷(侵蚀)较强,增加冰面粗糙度,降低冰层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加速湖冰融化。
(3)湖泊面积增加,水位升高,水量增加,三湖贯通,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内流湖演变为外流湖,盐度不断降低,湖泊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时间段
太阳总辐射/(W·m-2)
感热通量/(W·m-2)
潜热通量/(W·m-2)
日均值
83.32
18.36
82.75
白天
166.64
19.33
86.70
夜间
0.00
27.11
99.79
高中地理第二节 洋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洋流测试题,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