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天气系统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习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
1. 该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大气降水B. 地表水C. 冰雪融水D. 地下水
2. 与甲、乙两地相比,图示取水口的优点是( )
A. 水体温度较低B. 水质优良C. 地质构造稳定D. 可采水量丰富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理论蒸发量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 200~30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毫米,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毫米。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回答3~4题。
3. 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约为( )
A. 1 260毫米B. 160毫米C. 3 000毫米D. 1 100毫米
4. 苏木吉林湖( )
A. 冬季湖面面积缩小B. 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
C. 春季湖面面积较小D. 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
海流兔河流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沙地东南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表覆盖固定、半固定沙丘,为黄河二级支流。某科研团队为研究海流兔河的径流量变化,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海流兔河流域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和河流平均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统计图(下图)。据此回答5~6题。
5. 海流兔河冬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地下水B. 降雨C. 季节性积雪融水D. 高山冰雪融水
6. 海流兔河4—6月径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降水减少B. 蒸发增强C. 下渗减少D. 灌溉用水增多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文特征影响明显。下图示意三个水文站位置及流量月变化,其中将城陵矶站与监利站的流量之比定义为汇流比,其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据此回答7~8题。
7. 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贡献率大的时期主要在( )
A. 枯水期B. 涨水期C. 丰水期D. 退水期
8. 据观测,2003年之后汇流比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 长江入洞庭湖流量减小B. 洞庭湖出流水量增加
C. 流域内年降水量减少D. 螺山河段流量增多
图示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下图中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甲乙
丙丁
A. 甲、乙B. 乙、丙C. 乙、丁D. 丙、丁
10.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两海域之间
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船只的航行时间
C. 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 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部分海域洋流及海水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2. 图示南下的沿岸流使所经海域表层( )
A. 等温线向北弯曲,水温升高B. 等温线向南弯曲,水温降低
C. 等温线向北弯曲,水温降低D. 等温线向南弯曲,水温升高
13. 下列关于图示海域与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海域全部是我国的专属经济区B. 此季节长江口海域海水盐度较低
C. 季节水温的分布受洋流影响明显D. 北部沿海因封冻期较长缺少港口
南极冰川运动给其附近海域带来了生命的繁荣,如南极周围的磷虾、企鹅、海豹等,其中磷虾与其相关性最大。下图是南极冰川外围洋流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图中甲乙两种洋流对磷虾生长的重要影响在于( )
A. 甲—提供冷水 乙—提供浮游生物B. 甲—提供淡水 乙—提供氧气
C. 甲—提供营养物质 乙—提供氧气D. 甲—提供氧气 乙—提供营养物质
15. 全球变暖,下列对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极磷虾向北集中B. 表层海水盐度增加
C. 表层海水密度降低D. 地面辐射减弱
丘贡戈是南美西海岸的小渔村,该地降水稀少,极度干旱,但常常被大雾笼罩。当地村民在海边支起大网,制作“捕雾网”,收集淡水。左图为捕雾网景观图,右图为极点俯视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 该地常被大雾笼罩的原因是( )
A. 受暖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B. 受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易凝结
C. 邻近大西洋,空气中水汽含量大D. 寒暖流交汇,空气中水汽易凝结
17. 下列地区可借鉴此方法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当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时,会导致海洋环流异常。下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米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 0.2 ℃。据此回答18~20题。
18. 当图示温度现象出现时( )
A.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B.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
C. 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D. 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减弱
19. 受此现象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为( )
A. 寒潮B. 暴风雪C. 台风D. 干热风
20. 当图示海域东、西两侧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发生互换时( )
A. 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B. 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C. 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D. 秘鲁沿岸干旱加剧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表现。下图为南美洲不同年份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 )
A. 厄尔尼诺现象年份、拉尼娜现象年份、正常年份
B. 正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年份、拉尼娜现象年份
C. 厄尔尼诺现象年份、正常年份、拉尼娜现象年份
D. 拉尼娜现象年份、正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年份
22.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图中①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B. 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C.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D. 沿海地区更易发生森林火灾
23. 下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南美洲与大洋洲之间大气热力环流系统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在53°N~73°N,105°E~130°E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下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
(1) 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6分)
(2) 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
(3) 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6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 ℃,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材料二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伦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 300人,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 3 000 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材料三 下图为巴伦支海和斯瓦尔巴群岛位置示意图。
(1) 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6分)
(2) 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岸的原因。(6分)
(3) 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些方面。(6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 ℃,飓风在经过与登陆墨西哥湾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 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4分)
(2) 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 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8分)
第四章测评
1.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珠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非季风区,矿泉水水源来自山巅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下渗至砂岩透水层形成地下径流,水质较好。故选C。
2. 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与甲、乙两处相比,图示取水口抽取的是埋藏更深的砂岩透水层的水,受外界影响小,水质最好。故选B。
3. D
[解析]根据水平衡原理,若不考虑下渗,苏木吉林湖收入为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说明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毫米,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毫米,所以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 100毫米。故选D。
4. B
[解析]读图可知,冬季(12、1、2月)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12月至次年4月中下旬,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所以春季湖面面积较大;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蒸发量大,蒸发是其主要的排泄方式;该地区降水量少,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故选B。
5. A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地冬季降水量稀少。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不融化。因此该河流冬季的主要补给水源应为地下水,补给量小,但较稳定。故选A。
6. B
[解析]海流兔河流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沙地东南边缘的风沙滩地区,气候干旱,结合图中信息可知,4—6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导致径流量减少明显。从图中可知4—6月降水量不是最少的,但径流量最低,说明降水不是主要原因。此时下渗没有明显减少。灌溉用水是人为原因。故选B。
7. B
[解析]根据材料汇流比的定义,其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3月到6月中旬的涨水期,城陵矶站比监利站的流量大,汇流比大于1,其他时间段内城陵矶站比监利站的流量小,汇流比小于1,可判断出贡献率大的时期主要是涨水期。故选B。
8. A
[解析]根据材料汇流比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2003年之后,汇流比明显下降,说明洞庭湖的水量有所减少,三峡位于洞庭湖上游,结合材料,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下游水量减少,所以入湖水量减少,即长江汇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造成汇流比下降,A正确;洞庭湖出流水量增加会导致汇流比上升,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表明流域内降水的变化,C错误;螺山河段位于城陵矶下游方向,其流量变化不会影响汇流比,D错误。故选A。
9. C
[解析]据题意(北太平洋部分海域)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①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流,纬度较低,温度较高;③为千岛寒流,向南流,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因此分别对应乙和丁。故选C。
10. D
[解析]据题意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两海域之间;洋流②缩短了上海至旧金山船只的航行时间——顺流快;洋流③有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洋流④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D。
11. B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海域位于河口,且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盐类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渔业资源最丰富,B正确;甲海域水温较低,沿海缺少入海径流,渔业资源缺乏,A错误;丙、丁处远离河口,营养物质较少,C、D错误。故选B。
12. 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洋流流向应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因此等温线应向南弯曲,A、C错误;南下的洋流应为寒流,因此会导致水温变低,B正确,D错误。故选B。
13. C
[解析]由图片可知,我国部分海域沿岸洋流盛行寒流,主要是因为冬季盛行西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使得沿岸盛行从北往南流的寒流,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南凸,东部海域受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C正确;图示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专属经济区,还有韩国和日本的一部分,A错误;此季节是长江的枯水期,入海径流较少,长江口海域海水盐度较高,B错误;北部沿海因为泥沙淤积严重,缺少港口,D错误。故选C。
14. D
[解析]图中甲下降流将冰山中的氧气携带到底层,乙上升流将营养物质带到上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磷虾提供食物。故选D。
15. C
[解析]据图分析,磷虾生长与冰山活动紧密相关。全球变暖,冰山活动的界线向南极退缩,因此磷虾活动范围向南退缩,分布范围缩小,也更为向南集中。冰融化后,表层海水盐度降低,表层海水密度降低。冰融化后,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被反射的少,地表辐射增强。故选C。
16. B
[解析]大雾是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的,南美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下垫面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雾。故选B。
17. C
[解析]①②④都位于大陆东岸暖流流经区域,暖流不能使海面水汽凝结成雾;③地位于大陆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易凝结成雾,可以借鉴捕雾网缓解淡水资源不足。故选C。
18. B
[解析]当热带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出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此时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海水堆积致使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升高,水温升高,气压下降,潮湿上升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太平洋西岸水循环加强,降水增多,河口咸潮减弱,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增强。故选B。
19. C
[解析]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热带西太平洋气流上升活跃,多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台风灾害增多。故选C。
20. B
[解析]当图示海域东、西两侧海洋表层温度发生互换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此时热带太平洋西部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压降低,东岸地区离岸风减弱甚至消失。东南信风减弱,离岸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沿岸降水增加;底层冷海水上泛减弱,营养物质减少,导致秘鲁渔场减产。故选B。
21. C
[解析]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原因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偏弱引起,而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甲、乙、丙依次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年份、正常年份、拉尼娜现象年份。故选C。
22. D
[解析]①海域为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沿海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降低。故选D。
23. B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形成上升气流,西部则形成下沉气流,这样两地之间形成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热力环流系统。故选B。
24. (1)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降水量夏季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 主要补给类型: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理由: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季节性融水,靠近高山地区,多高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来自北冰洋的湿气有较多的大气降水。
(3) 因为6月份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大气降水,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增量为负值,又加上6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全球变暖,冻土减少,下渗量增加,6月主要是流域耕作季节,气候变暖后可耕地增加,流域内农业用水量增加,所以径流增量为负值。
25. (1) 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 斯瓦尔巴群岛东岸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鱼虾成群,海豹数量多,北极熊食物充足。
(3) 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26. (1) 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 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3) 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原因: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登陆后:势力减弱。原因: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洋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洋流复习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海洋将热量以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据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