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概念的概述  教案01
    概念的概述  教案02
    概念的概述  教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框“概念的概述”。
    本框内容总共安排如下二目:
    第一目“概念的含义”。教材主要阐述了概念的含义以及概念通过何种方式被表达出来。
    第二目“概念的基本特征”。教材主要阐述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含义,明确了根据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相容与不相容等特征对其外延进行的分类。
    二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概念的含义、性质,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
    教学难点: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和不相容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情境导入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译文:乡村里有个老人,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为盗,小儿子则叫殴。有一天,大儿子盗外出,老人在事跟在其后追喊:“盗!盗!”一旁的吏使听了,以为老人在追强盗,就把他大儿子捉住捆了起来。老人一看慌了,边呼二儿子殴出来对吏使说清缘由。可急得转不过口来,只喊:“殴!殴!”吏使以为老人在叫他打强盗,使狠狠地把盗打得差点丧命。
    (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过渡: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我们一起来揭开概念的神秘面纱。
    (一)概念的含义
    1.案例分析——概念的涵义
    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例如:“苹果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苹果”的性质。“3大于2”,这里“大于”表示的是“3”与“2”的关系。事物的形式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活动 1:比较分析
    定义1:《新华字典》对人的解释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定义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你同意哪一种定义?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
    (1)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A.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B.能直立行走……C.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D.有黄头发、黑皮肤、蓝眼珠……
    (2)“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它不能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新华字典》对人的定义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3)“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4)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教师小结:
    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非本质属性:是指既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属性。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概念的含义,那么概念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呢?
    2.案例分析——概念的表达
    活动2:示例评析
    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
    这种说法对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教师点拨:“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教师展示问题:你能举出来一些“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的例子吗?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名词解析——内涵和外延
    教师分析:
    要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例如:“人”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2)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例如:“人”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音和不同生活习惯的所有的人。
    (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例如:“人”这个概念,揭示了“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2.讨论分享——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活动3:小组探究(1)相容关系
    活动规则:通过下列图示,解释相容关系中的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找出表达各种关系所使用的主要词语,并举例分析说明。讨论时间5分钟。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B
    B
    A B
    A
    B
    A
    A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图示所揭示的关系:(略))
    教师小结:
    ①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如“《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汉语中,“……就是……”、“……即……”常被用来表达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如“动物”与“马”是属种关系,而“马”与“动物”是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中学生”与“球迷”、“党员”与“大学生”、“医生”与“科学家”是交叉关系。
    活动3:小组探究(2)不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活动规则:通过下列图示,解释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找出表达各种关系所使用的主要词语,并举例分析说明。
    教师小结:
    ②不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如:“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金属”与“非金属”、“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是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如:“输”和“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好”与“坏”之间是反对关系。
    教师点拨:
    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思维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期都会产生带有时代特色的新概念,如现在流行的“高富帅”“大数据”“区块链”等。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鲜事物。
    六、随堂练习:
    1.汉语中,中国人用“三角形”这个语词来表示三角形,而英国人用“Triangle” 、德国人用“Dreieck”、越南人用“Tamgic” 这些语词来表示三角形。这说明( A )
    ①概念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的 ②不同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③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④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B )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家族等各方面的关系
    C.鱼是用鳃呼吸、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笔”与“毛笔”、“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关系分别是( B )
    A.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 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 种属关系
    4.在“《屈原》的作者不是老舍”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老舍”这两个概念是( C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5.从概念的外延看,下列属于反对关系的是( A )
    ①“红色”与“白色”
    ②“合作”与“竞争”
    ③“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七、思维训练
    材料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要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结成果,又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
    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属性的。
    (2)利用概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杨修的话的认识。
    分析:
    【答案】(1)①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每一事物总有多种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一事物的个性特征、非本质属性,只抓住了一事物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而概念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一事物中某个具体对象,而是概括具有一定本质属性的所有事物,因而具有概括性。
    (2)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②杨修利用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的规律,一语双关。指出曹操所谓梦中杀人是假的,批评侍者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杨修话中的“梦”这个语词,前后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后者指的是糊涂的思想。
    多词一义
    一词多义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举例:1.“母亲”和“妈妈”;2.“爸爸” “父亲” “爹爹” “ father”
    举例:小时候没钱吃方便面,长大后没钱吃方便面。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概念的概述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概念的概述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判断的概述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判断的概述精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