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4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4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5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54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56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58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60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119768/0-170347826263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2-统编人教版,共22页。
西周宗法制(血缘)与分封制(等级)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一、政治大动荡二、经济大发展三、思想大繁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五霸)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大动荡)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华夏:农耕民族,讲礼乐、服饰、重礼仪蛮夷:游牧部族(“披发左衽”)融入方式: 1. 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 2. 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 3.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楚子(楚庄王)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表现:①农业:a.铁犁牛耕,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形成) b.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②工商业:分工、货币、中心城市、富商1.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各国变法推动社会制度变革(1)各国变法背景与目的 背景: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壮大 战国兼并战争剧烈; 目的:富国强兵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商君列传》2、内容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各国变法推动社会制度变革(1)各国变法背景与目的 背景: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壮大 战国兼并战争剧烈; 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3)意义: ①特点:三最: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②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基础 ③推动建立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商君列传》提取信息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回答:秦国变法的国君是谁?为什么要变法?材料中提到哪些变法措施?材料反映变法效果的是哪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思想大繁荣)1.春秋时期: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老子的思想观点是什么?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意义: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德”追求目标——“礼”,维护周礼。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文化传承:《六经》(所授仍是官学)言论记录:《论语》礼乐制度材料一: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材料二:礼乐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反映,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辩证思想(转化)政治观点: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著作:《老子》(《道德经》)老子:创立道家学派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争霸需要礼贤下士引起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士阶层崛起文化私学兴盛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2.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2)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2)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名言: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板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