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展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2、运用赏读分析法,理清我的心理从摧毁到重建的过程;3、运用感悟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获取积极的能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默读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教学难点:运用赏读分析法,理清我的心理从摧毁到重建的过程;运用感悟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获取积极的能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第二天当他驾着飞机滑行在跑道上,他不断告诫自己,只要先飞越荷兰,再飞临德国,就可以啦!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他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作者介绍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默读--讲述一次冒险的故事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画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任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流并出示答案: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地点: 费城的一个悬崖人物: “我”、五个小男孩、父亲起因: 天气闷热,玩弹珠游戏玩厌了,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经过: 悬崖遇险结果: 在父亲的帮助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脱险。学习任务二快速默读全文,圈画表示“我”心理状态的词句,梳理我的心电图。其实作者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从“心理摧毁”到“心理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暗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有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它们对人产生的影响大相径庭。四、精读--经历一次心理的成长          学习任务三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暗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有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它们对人产生的影响大相径庭。我们来找找文中都有哪些暗示。①暗示一:妈妈的警告出示:“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师:妈妈的警告在“我”耳边唠叨了八年,给了“我”怎样的暗示?所以在面对真实的悬崖时,我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悬崖有多高?(60英尺,18米)对一道悬崖来说不算高,对小伙伴来说也不算高,而由于妈妈长期的警告对“我”起了作用,所以即使只有60英尺,对“我”来说也是高不可攀的。②暗示二:朋友的嘲笑出示文段:(男女生合作朗读)12段:“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然大笑。14段: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15段:“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从小伙伴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这些嘲笑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暗示?如果你是5个孩子之一,你会怎么做?③暗示三:自我否定师:自我否定应该是应该是最致命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作者自我否定的句子。出示:1.“我绝对回不去。我肯定上不去。”2.“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3.“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文字的背景颜色由浅入深。准确:此时我的心理已经走向崩溃和绝望。其实这就是“我”的不自信、胆小和怯懦成为了“我”心中一道不可逾越的悬崖。④暗示四:爸爸的指导当一个人的心理已经到了如此崩溃的地步,单纯靠自己不可能重建,只能依靠谁?(爸爸)出示:结合18-28段,思考以下问题:1.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多次重复的话。他是用什么语气指导我的?(注意标点)这些话给了“我”怎样的暗示?2.爸爸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为什么爸爸只用这种办法来解救我?明确:爸爸不仅帮“我”走下现实的悬崖,而且让“我”战胜心理的悬崖。其实爸爸是想告诉作者,同时也在告诫我们: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使是父母,也只能帮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记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请大声齐读一遍!3.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沉着冷静、耐心,具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⑤聚焦心理描写在爸爸的积极暗示下,我的心理慢慢得到重建,逐渐获得自信。其实在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写了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写,旁批有个例子——“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旁批: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通过写外在行为表现来写心理状态,这句话中的外在行为表现是指?文中还有从其它角度来描写心理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动作描写)“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但是我不能……我……”(语言描写)“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身体感觉)“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环境描写烘托内心恐惧)小结: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这是从多重角度来描写人物心理,使得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加生动、丰富,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以致用。五、悟读--感受一次生命的洗礼   1、这一课实际上写了四个字——“经历 经验”,通过一次经历,收获一种经验。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我”获得了什么的人生经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我”的经验是——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来解析一下,其实“我”是将大困难分成了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个个去克服,这叫做“化整为零”,直到“目标达成”。通过一个小故事,讲述人生大道理,这是(以小见大,先叙后议)2、课堂小结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从危险走向安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从()走向()(提示:心理摧毁、胆小、失败、化整为零、自卑……..) 六、雅诗共赏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暖阳;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走一步,再走一步,你的世界就走向春暖花开!【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而在这之前,却是精读课文。这就要思考这篇课文在内容上的取舍问题了。精读课文的话,老师可入手的点很多,作为自读课文,就更侧重于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基于此,再加上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运用默读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2、运用赏读分析法,理清我的心理从摧毁到重建的过程;3、运用感悟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获取积极的能量。第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用这个方法检测学生默读的情况。第二个学习目标,通过赏析不同人物对作者的心理暗示,理清“我”的心理从摧毁到重建的过程,从“我”的心理历程过渡到自己所得的“经验”,也就是从文章内容到主题。第三个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读课文。随着阅读的深入,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整堂课基本按照预设思路进行,但是在环节设置和课堂学生动态生成的处理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关于本节课的优化改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瘦身课堂整合教学环节“瘦身”的关键在于舍弃无用的,整合相似的教学环节。备课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环节很好,那个环节也不错,结果都搬到课堂上,一节课就拥挤不堪了。我们应学会当教学环节的“剪裁高手”,将教学过程中无关紧要的“枝蔓”毫不吝惜地彻底摒弃,将同一主题的环节有效整合。比如:在“默读——讲述一次冒险的故事”环节中学生六要素找出来之后,复述故事情节,在提炼出故事情节关键词时,不必再次让学生重复故事情节;在“精读——经历一次心理的成长”环节中赏析父亲的暗示时,文章的主题已呼之欲出,应和悟读环节“悟主题”整合。二、巧妙等待学生“谈兴正浓”课堂回答时,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往往是预设时间快到了,学生仍谈得不亦乐乎。这时,强行“紧急刹车”,势必抑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应学会等待,来一个“软着陆”——延迟总结评判,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讨论,然后,选择恰当时机,再进行小结,这样更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等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爱护;等待,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得更快、更好。三、尊重关注生成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课堂的生命力是在动态、变化、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的价值、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任务也都是在师生互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实现的。生成式课堂教学强调关注生成的过程、活动与技巧,是一种具有较高教学机智的课堂活动。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更高的学习平台。四、智慧应对生成性评价课堂生成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对于课堂生成,我们应该有所选择,用慧眼识资源,取精华、去糟粕,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地处理。对于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寻找拓展延伸的新契机,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可是面对那些出乎意料、甚至让人措手不及的新情况,我们应学会捕捉有效信息促进,适时地对于课堂生成的东西给以正确的评价,利用师生课堂生成活动的合理配置去支撑教学过程的动态构建。作为老师,我们应以自己的敏捷和智慧时刻关注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