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展开《盘古开天地》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课文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由扶到放,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方式,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2.通过自主提问、抓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等方式,理清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提升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想象神奇的画面,感受神话合理的想象,并进行小练笔,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提问、抓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等方式,理清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提升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想象神奇的画面,感受神话合理的想象,并进行小练笔,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课题质疑
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各显神通 刀枪不入
预设1:由腾云驾雾,想到了《西游记》中的神仙。
预设2:从上天入地,想到了二郎神。
预设3:从各显神通,想到了八仙过海。
2.这些人物或者故事,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神奇)
3.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检测目标2)预设:为什么要开天地?怎样开天地?开天地成功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四上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引发学生链接生活,表达对神话故事的初步印象,那就是神奇。四上第二单元刚学过提问策略,所以学生读完课题后马上质疑,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提问策略,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解开天地原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测目标1)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
2.认读字词:混沌、轻而清、重而浊、躯干、血液、四肢。
(1)请生读,其他同学跟读。如读错,请其他同学纠正。
(2)词语放到了句子中,你能读读出“轻”与“重”,“上升”与“下降”的变化吗?
预设: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引导:轻而清的东西你猜猜会是什么?(白云、空气)—那我们应该读起来注意什么?(轻一点)——反过来,重而浊读起来应该要(重一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3.学生反馈: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
ppt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1)混沌一片指的是什么意思?
(2)借助字典,说说你觉得文中的“混沌”是什么意思?
(3)现在你知道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吗?因为天地模糊一团,像个鸡蛋,所以盘古要开天地。(板书:天地混沌)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后,对课文中出现错误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复习。尤其是“轻而清、重而浊”这两个词语,通过做动作、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内化感知。同时,通过理解“混沌”这一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原因。】
三、提炼“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1.那么盘古是怎样开天地呢?让我们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读红色字体,你来读黑色的字体(板书:盘古动作,世界变化)
2.学生汇报。(检测目标2)
(1)汇报盘古的动作:看、坐、拿、劈
(2)这几个动作中哪个动作最重要?(劈)
追问:为什么?(因为这个动作才导致天地分开了)
小结:是呀,决定事物变化的动作才是关键性动词。
(3)总结:圈动词应选择关键动词。(板书:劈)
(4)“劈”这个动作,让世界发生什么变化呢?
(5)点拨: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6)谁能用四字词语概括这句话?一个缓缓上升,变成天,一个慢慢下降,变成天地分开(顺势板书)
3.同学们,刚刚我们是如何找到盘古的关键动词概括世界变化的呢?(找动词——选关键词——划世界变化并概括)
4.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第3-5段,读学习要求。
5.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预设1:我们先找到盘古的动作:顶、踏、站、撑。“撑”这个动词能让世界发生变化;天和地终于成形了概括出“天地成形”。
预设2:我们先找到“倒、变”,发现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选择变;盘古变成了云、雷声、太阳、月亮、名山、江河、花草树木、雨露
追问:这些都是属于什么?这些是世间万物。
最后天地开成功了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板书:创造世界)
7.神话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那么为什么开天地是起因,怎么开天地是经过,开天地成功是结果。你能利用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8.在概括之前,我们先来找找这个故事表示时间的词语(检测目标2)。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课时的重点就是借助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对于盘古的行为及世界的变化是重点刻画的,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该语文要素,老师先带着学生提取、概括第二段,再同桌合作协同完成,这样给予了学生学习的支架。】
四、聚焦“神奇”,感受神话的合理想象
1.刚刚同学们说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你能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神奇,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这位同学描述的画面特别神奇,我们学着他,一起走进第五段感受他的神奇吧?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检测目标3)
2.学生汇报。
预设1:我好像看到了盘古呼出的气息,一缕缕汇聚成和风细雨。
预设2:我好像听到了盘古的血液流出来,渐渐的汇聚成河流。
预设3:我好像看到他的汗毛一根根掉在地上,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3.师生对读,再次感受神话的神奇。(检测目标3)
4.读着读着,你发现盘古的身体部位与相对应的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检测目标3)
预设1:血是流动的,所以想象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预设2:盘古的声音很大,所以想象成隆隆的雷声。学生自由回答他们之间的联系点。
总结:古代的劳动人民会根据身体部位与变化部分的相似点进行合理想象。接下来,我们也来当当智慧的劳动人民。
5.请你发挥想象,盘古的其他身体部位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检测目标3)
6.学生交流。
预设1: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预设2:盘古的牙齿化作了陡峭的山峰。
预设3:盘古的手臂变成了笔直的道路。
7.古代科技发展落后,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就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就收录了许多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本单元另一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本课第五自然段是学生最感神奇之处,而且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基于此,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读第五段,每人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初步感受神话的神奇。再让学生仿照课文,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发生哪些变化,如此从知识输入再到知识输出,真正感受到神话中神奇的想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盘古开天地教案及反思</a>,共8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等奖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