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共7页。
第二单元评估测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分歧(qí) 憔悴(jiāo) 祷告(tāo) 匿笑(nì) B.菡萏(dàn) 侍弄(shì) 瘫痪(tān) 霎时(shà) C.嫩芽(nèng) 诀别(jué) 攲斜(qī) 姊妹(zǐ) D.粼粼(nín) 淡雅(yá) 徘徊(huí) 反悔(hu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萌发 暄嚷 雾霭 天衣无缝 B.彗星 维幕 弥漫 海枯石烂 C.翩然 沼泽 枯躁 目空一切 D.陨石 松弛 凋零 偷偷摸摸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的妖娆身子。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的”调到“新出土的”后面) C.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南国书香节”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互换位置)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文中写了莲花、荷叶的目的是为赞美母亲而设置生动、感人的情景。B.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诗中的金色花是印度的圣物,诗歌以神圣而美丽的“金色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c. 《散步》一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一个生活侧面,抨击了生活中对孩子的溺爱这一现象。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该书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7. 综合性读写(10分)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表是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请概括你读出的两条信息。(2分)(2)朋友称谓填空。(3分)示例: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交②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之交③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之交(3)“手”,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友”字的本义。(2分)(4)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3分)我方观点是“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有三: 。8.理解性默写。(8分)(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列各题。( 6分)江南逢李龟年杜 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9.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3分)10.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3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太丘舍去 ②尊君在不 ③期日中 ④去后乃至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14.“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3分)15.“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16.“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3分)17.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温暖的劈柴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2期)18·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2分)19.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3分)2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4分)三、写作(50分)22.题目: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在我们心底珍藏。请以“珍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总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用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拥有手机量63%97%82%聊天、玩游戏84%96%77%用于学习11%7%15%
第二单元评估测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分歧(qí) 憔悴(jiāo) 祷告(tāo) 匿笑(nì) B.菡萏(dàn) 侍弄(shì) 瘫痪(tān) 霎时(shà) C.嫩芽(nèng) 诀别(jué) 攲斜(qī) 姊妹(zǐ) D.粼粼(nín) 淡雅(yá) 徘徊(huí) 反悔(hu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萌发 暄嚷 雾霭 天衣无缝 B.彗星 维幕 弥漫 海枯石烂 C.翩然 沼泽 枯躁 目空一切 D.陨石 松弛 凋零 偷偷摸摸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的妖娆身子。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的”调到“新出土的”后面) C.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南国书香节”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互换位置)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文中写了莲花、荷叶的目的是为赞美母亲而设置生动、感人的情景。B.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诗中的金色花是印度的圣物,诗歌以神圣而美丽的“金色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c. 《散步》一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这一个生活侧面,抨击了生活中对孩子的溺爱这一现象。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该书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7. 综合性读写(10分)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表是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请概括你读出的两条信息。(2分)(2)朋友称谓填空。(3分)示例: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交②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之交③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之交(3)“手”,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友”字的本义。(2分)(4)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3分)我方观点是“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有三: 。8.理解性默写。(8分)(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列各题。( 6分)江南逢李龟年杜 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9.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3分)10.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3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太丘舍去 ②尊君在不 ③期日中 ④去后乃至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14.“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3分)15.“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16.“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3分)17.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温暖的劈柴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2期)18·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2分)19.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3分)2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4分)三、写作(50分)22.题目: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在我们心底珍藏。请以“珍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总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用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拥有手机量63%97%82%聊天、玩游戏84%96%77%用于学习11%7%15%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