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漫画示意我国不同阶段户籍迁移记忆。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阶段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
    A.教育水平 B.医疗卫生
    C.经济水平 D.交通状况
    2.阶段Ⅱ的人口迁移对农村的主要影响是( B )
    A.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加剧农村的污染程度
    D.加剧农村老龄化状况
    [解析] 第1题,阶段Ⅰ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孩子能在城市里上学,故影响阶段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水平。第2题,阶段Ⅱ的人口迁往农村,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年轻人迁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人口迁入不会加剧农村的污染程度,迁入的人口多为年轻人,能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故选B。
    (2022·辽宁营口高一期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表为不同流动类型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 )
    A.乡城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C.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城流动
    D.乡城流动 城乡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4.城城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高学历的人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最主要原因是( C )
    A.家庭文化因素B.教育和医疗水平
    C.就业和发展机会D.个人意愿
    [解析] 第3题,表格表示不同流动类型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①2000—2020年人口流动比例最大,结合我国发展背景,由于经济水平差异,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所以①应为乡城流动,排除B、C;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因此逆城镇化不明显,城市向农村流动人口占比应为最少,所以④城乡流动。排除D。故选A。第4题,城城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来自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高学历人口为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参与到城城流动的进程中,另外大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也促使了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C正确;教育和医疗水平、家庭文化因素、个人意愿会影响人口流动,但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2022·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之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而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D )
    A.区域交通状况B.政策支持力度
    C.自然环境状况D.区域经济差异
    6.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B )
    A.环境容量大B.交通运输便利
    C.环境质量好D.水资源充足
    7.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D )
    A.就业压力增大B.老龄化程度加重
    C.空巢儿童增多D.教育资源紧张
    [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人口流动的变化,可见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差异,故正确答案为D。第6题,环境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自然资源不一定丰富,故A错误。“三沿”是指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在于交通运输便利,故B正确。“三沿”地区经济发达,环境污染比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要严重些,所以C错误。“三沿”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但是沿铁路线地区不一定水资源充足,所以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7题,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比例达58%,大多数流动人口在45岁以下,他们的子女年龄尚小,处于求学阶段,所以会导致流入地教育资源紧张,故D正确。
    二、综合题
    8.(2022·湖南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
    (1)描述我国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2)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差异说明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3)评价T≥2的地区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地区差异大;大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低;GDP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最低是黔、云、甘。
    (2)人口主要流向: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由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不利影响:加剧住房紧张,造成房价过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
    [解析] 本题以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为载体,考查其分布规律及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第(1)题,读材料二可知,表中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划分了四个等级,这说明各省级行政区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地区差异大;进一步读表可知,大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京、沪、津、苏、浙、闽、粤等)的匹配度较高(T≥2 或1≤T<2),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新、青、陕、晋、黑、豫、川、皖、湘、赣、藏、黔、云、甘等)的匹配度低(0.6≤T<1或T<0.6);最后找出极值分布情况,读表GDP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T≥2 );最低是黔、云、甘(T<0.6)。第(2)题,根据材料,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将吸引人口流入;而匹配度低于1,意味着该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低于人口集聚程度,将引起人口流出。因此可推断人口主要流向可能是:①由GDP与人口的匹配度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即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②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因此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判断,人口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③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区,因此人口流向会是由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第(3)题,读表GDP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T≥2 ),说明该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将吸引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大量迁入。因此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给京津沪提供大量劳动力;迁往的人口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因而会促进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不利影响: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因此会加剧住房紧张,同时也可能造成房价抬高;由于迁入人口增加,因此就业机会、就业岗位竞争加大,使得当地人口就业压力大;由于迁入人口多居住在房价相对较低的郊区,而工作地点多在城市,因此会造成公交、地铁等交通拥堵;也使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如供水、供电、医疗、教育等压力加大。也可能会带来城市污染加重,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
    等级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南京高一期末)下图为2011—2017年全国人口流入、流出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C )
    A.甲处人口迁出大于迁入
    B.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人口迁入区
    C.乙处人口数量增加
    D.“胡焕庸线”格局已经被打破
    2.结合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D )
    A.环境因素决定了中西部人口增长特征
    B.矿产资源仍然是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拉力
    C.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D.经济发展差异促进我国人口流动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处人口增长并高于自然增长,A排除;东部沿海地区并不全是人口迁入区,如辽宁省,B排除;乙处人口增长,C正确;“胡焕庸线”东南人口稠密,人口数量增加,其格局并未被打破,D排除。故选C。第2题,据图中信息可知,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环境因素不能决定中西部人口增长特征,A排除;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总体减少,B排除;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C排除;经济发展差异是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故选D。
    (2022·广东珠海高一竞赛)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据此完成3~4题。
    3.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 A )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05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4.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D )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流动人口开始减少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解析] 第3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错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1987年较快,1987—1990年较慢,1990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故本题选A。第4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2014年之后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开始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C错,D正确。故本题选D。
    (2022·山西大同高一阶段练习)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包括“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两种情况。202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0.79%,西部地区上升0.22%,东北地区下降1.20%。据此完成5~7题。
    5.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家庭婚姻
    C.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D.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
    6.“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的地区( C )
    A.以东北地区为主B.交通通达度低
    C.就业岗位相对较少D.自然环境恶劣
    7.“人户分离”对“户在人不在”地区的主要影响( D )
    A.加剧人地矛盾B.提高环境容量
    C.城镇化水平降低D.老龄化程度加深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包括“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两种情况。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0.79%,说明东中西部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导致人口流动性增加,C正确;中西部地区大量人口迁到东部,说明东部经济比中西部发展快,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是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家庭婚姻不是导致我国人户分离变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发展对人户分离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D错误,所以选C。第6题,“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说明当地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大量流出,C 正确;中西部地区大量人口迁往东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所以“户在人不在”以中西部为主,A错误;经济落后是导致就业岗位相对少的主要原因,交通通达度低,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是导致就业岗位相对少的原因之一,B、D错误,所以选C。第7题,“人户分离”对“户在人不在”地区,可缓解人地矛盾,A错误;环境容量不受“人户分离”的影响,主要受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等因素影响,B错误;“户在人不在”地区并不一定在城市,大多在农村,C错误;“户在人不在”主要是年青人外出,使得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程度加深,D正确,所以选D。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鸟一样的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
    [答案] (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 第(1)题,“候鸟”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社会稳定、留守儿童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中曲线,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空间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第(3)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可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第(4)题,主要从西藏人口迁入、人口迁出的角度进行分析。
    年份序号
    2000
    2005
    2010
    2020

    52.2
    61.4
    63.2
    66.8

    21.4
    20.3
    20.9
    21.1

    18.2
    12.2
    11.4
    10.0

    8.2
    6.1
    4.5
    3.1
    匹配度
    (T)
    省级行政区简称
    T≥2
    京、沪、津
    1≤T

    相关试卷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综合训练题,共10页。

    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王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89%,88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